中國農機院:賦能農機裝備,護航糧食安全
2019年,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國機集團啟動農機振興三年行動,聚焦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農機院”)是集團旗下的農機裝備核心企業之一,也是我國農機裝備領域的綜合性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農機振興三年行動以來,我們堅守“推動中國農業機械技術進步及產業升級”的使命,踔厲奮發、苦干實干,以實際行動為提高農機裝備水平、護航糧食安全,為加快中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創新驅動農機智能化大邁進
中國農機院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推進高端裝備智能化、農業工程集成化、信息技術產業化發展。
采棉機
青飼機
打捆機
自主研制的采棉機、青飼機、打捆機等高端農機裝備拳頭產品迭代升級,產業化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大型青飼機、打捆機等市場內名列前茅,自主化采棉機實現了全系列全譜系,在市場內廣受歡迎認可。
高品質面條加工
廠區設計圖
集聚研發設計、咨詢規劃、制造與工程等全鏈優勢,拉動農業工程做強做大。高品質面條加工工程國內市場排名第1位;特色油料加工、農業廢棄物利用等特色工程保持領先。
農業機械化云服務平臺
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業務加速發展,有力支撐農機裝備產業發展。農業機械化云服務平臺服務農戶及合作社超過2.2萬個,裝備超過10萬臺,管理作業面積超過6400萬畝。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斐然
中國農機院持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主導裝備產品智能化、薄弱環節機械化等方面也取得了一批代表我國農機科研水平的科技成果。承擔完成智能農機裝備、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智能機器人、藍色糧倉等國家重點領域技術創新任務80多項,累計獲得農機領域相關授權專利100多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35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制修訂國家標準59項、行業標準40項。
研發的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獲機,解決了高含水率玉米籽粒低損直接收獲這一國際性難題,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攻克了大型青飼機割臺及智能調控技術,引領青飼機發展方向;秸稈打捆機核心部件打結器單季連續作業可達15萬捆,具備了全面國產化替代的條件;采棉機核心部件高效采棉頭及棉包成型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效率提高20%以上,技術性能行業領先;牽頭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機裝備材料應用示范平臺,利用表面強化技術提升農機易損部件入土部件、切碎部件等的耐磨性,提升農機使用壽命50%;研發的小區育種播種機、蔬菜移栽機、核桃輕簡采收設備等種業、果蔬生產裝備,在特色產業“補短板”中表現突出。
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獲機
秸稈打捆機
此外,中國農機院多個科技成果在多個重量級展覽中得以展示。其中,玉米免耕精量播種系統走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農業博物館展覽;六行采棉機、大型圓捆打捆機、大型青飼機、馬鈴薯聯合收獲機、甘蔗收獲機等7項重大裝備成果入選了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政產學研用進展喜人
中國農機院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激發農機裝備產業創新活力,引領行業發展。
積極落實集團與農業農村部、吉林省、安徽省等戰略合作部署,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中國一重等簽訂戰略協議,對接地方和區域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承擔、參與國家科技發展、國家技術預測、農業科技強國、農機裝備“補短板”等30多項重大戰略和政策支撐研究項目,多份報告獲批示肯定。
依托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每年組織召開全國農機院所長會議、農口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聯席會等重大行業活動,在構建平臺、科技創新、研究生培養、行業發展等方面與多個院校、企業以及學會協會深化合作,打造開放高效的行業科研體系。
未來
中國農機院將貫徹落實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推進會精神,按照集團部署要求,堅持“一條主線”,聯動推進“三大行動”,落實“三張清單”,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一流的國家級平臺;緊扣農機裝備重大需求和重大問題,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多措并舉,持續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為提升我國農機裝備自主研發應用能力、增強我國農機裝備國際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LuYue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