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新領域,三一又有大動作!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開始進入周期性調整,國內各大廠商也趁此期間開始了自我充實。其中,徐工機械成立國重實驗室,強化工程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柳工則沉浸于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的研發生產,而三一無疑是最為活躍的企業,先后入局了農機、高機領域。日前,又有消息稱三一欲入局動力電池行業!
近日,網絡上一張三一的招聘海報被持續熱傳,招聘崗位為:軟件/算法工程師、勻漿工藝工程師、過程質量工程師、設備工程師、采購執行經理/專員、涂布工藝工程師、電化學仿真工程師、材料工程師等8個新職位。熟悉動力電池行業的人士也十分清楚,過去也只有像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贛鋒鋰業這樣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才會招聘這些人才。
這是否意味著三一要入局動力電池領域呢?事實上,多年前三一便已經敏銳地捕捉到未來新能源市場的火熱趨勢。
2017年,三一重型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和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0000萬元人民幣成立了三一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就包含:新興能源技術研發、電池制造、蓄電池租賃、電池銷售、集中式快速充電站以及充電樁銷售等業務。
2020年,三一又攜手寧德時代加速在混凝土機械、礦用機械、港口機械、起重機械、挖掘機、重卡等各領域的新能源產品開發。
今年初,三一重卡集團還與億緯動力、特來電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進行能源交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制造,充電服務,電池梯次利用,儲能微網等領域進行全面的合作。
今年4月,三一重工又與巴特瑞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電池銀行、廢舊電池回收等領域開展長期合作,共同構建電池回收網絡。
從上述信息我們不難看出,三一已經參與了動力電池從研發、生產到回收的全流程,本次入局完全是水到渠成。
那么三一入局動力電池背后的邏輯何在?
三一作為行業電動化的領跑者,在工程機械及商用車電動化領域深耕多年,已累計推出26款電動化產品,覆蓋挖掘機、起重機、攪拌機及路面機械。2021年,三一汽車新能源重卡銷量亦呈火熱態勢,位居全年新能源重卡企業總銷量第一。
在這種情況下,三一如果不具備獨立研發生產動力電池的能力,在電動化的道路上將會面臨很多限制。
另一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今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100.42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21.13%,提前3年半達到新能源滲透率目標(2025年滲透率達20%)。
三一入局動力電池行業,或許也有著進入乘用車領域的打算,而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公告中,一家三一重工全資子公司申請的皮卡車專利圖也恰恰印證了這一觀點。
工程機械行業內的朋友也許還記得,今年3月1日,梁穩根在慶祝公司創立36年的活動上就曾表示,在第四個10年的下半場,要將三一重工打造成工程機械、工程車輛世界第一,特別是電動化、智能化方面成為世界第一。三一接連不斷的大動作似乎也正是在為了問鼎世界之巔而蓄力!
(本文轉載自21sun工程機械商貿網,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