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輪集團:把改善創新刻在骨子里的輪胎企業
抓創新不問“出身”。在賽輪集團,每一位員工都是活躍著的創新因子。
從設備到工藝,從統一采購到適配定制,從人工操作到智能制造……賽輪在不斷地改善創新中,將輪胎制造不斷升級。從無到有,從大到強,或許就在這日復一日的不斷創新中得以實現。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記者走進賽輪集團青島工廠,深入一線采訪這里的員工。在向一線勞動者致敬的同時,我們或許也能“以小見大”,窺探出為什么困擾輪胎行業發展百年之久的“魔鬼三角”會被賽輪打破?引領輪胎行業新發展,被稱為輪胎制造4.0的液體黃金輪胎會被賽輪發明?……原來,改善創新一直是刻在賽輪人骨子里的基因。
● ?● ?● ?● ?● ?● ?●
全員創新!
每一個創新金點子“提案”都會被重視
賽輪集團青島工廠煉膠制造部副部長霍威入職已經11年,說起賽輪改善創新機制他深有體會。“早在十幾年前公司就鼓勵全員參與改善創新,記得剛入職時趕上行業不太好,公司推出了1101項目、寒陽計劃。”霍威表示,在一家企業里,當你提出的改善創新“點子”不管成與敗都能得到足夠重視時,那種職業滿足感會極大激發員工內心去創新的主觀動力,會讓創新成為下意識的自覺行為,“我印象很深的是,2018年的時候一個人一年就可以提出60多件提案,而我帶領的項目組四個人當年解決完工的提案就有140多條。我們自主研制首臺自動開煉機、首創的機械抓膠手等設備,不僅更加智能實用,而且大大縮減了采購成本、用工成本,不僅在賽輪各工廠推廣,還在整個行業推廣開來。”
宋文博是賽輪集團青島工廠設備管理部的管理工程師,在入職賽輪之前曾從事過兩份工作,相比于之前公司幾乎封閉的創新環境,他開玩笑說,賽輪的鼓勵機制最開始讓他都有點覺著不太相信。“以前的單位基本就是各司其職,員工都只是應付完成自己的工作,從不會主動想著去改善什么?”宋文博說,到賽輪集團之后,最明顯變化就是從被動到主動,所有人不管是一線操作工還是技術人員、負責人,所有人都在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尋求問題的解決。以該部門自主設計制作的自動引導搬運車為例,就是為了解決原料人工記錄容易出錯的問題,“輪胎制作所需要的物料多達幾百種,以前存儲運輸過程中都由人工記錄,一旦出錯就可能會造成產品不達標等嚴重后果。而我們創新設計的自動引導搬運車全程實現系統智能控制,極大地降低了出錯率。而且工作效率還大大提升,節省了人工成本。”
作為2020年的校招大學生,付國騰目前是OTR技術二部產品工程師,主要負責巨胎的“防錯”工作。“因為我們這一批校招比較特殊,趕上疫情。但進入賽輪感覺就融入了一個沒有距離感的職場家庭。給我們培訓的都是公司的高層領導和技術大咖,他們會直接跟我們平等交流,沒有任何距離感。再有就是實習期的時候,會先讓我們全崗輪流實行,對輪胎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有了解,這對我們走到自己崗位的時候特別有幫助。”付國騰介紹說,相比較于普通輪胎,巨胎生產的“原料”可能需要上千個部件,因此生產過程中如何防錯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為解決這個問題,項目組就自主研發了自動識別報警防范功能系統,從原料提貨到每一拼裝環節都是實時監測,這就避免了以往產品生產出來才能監測是否合格的問題。而正是因為不斷地改善創新,2021年工廠生產的所有巨胎產品合格率達到100%。
讓發布會成為“頭腦風暴”
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新發言人”
人人都有改善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的空間。這一文化理念經過二十年的培育,在賽輪已經根深蒂固。
俗話說,善思者進,勤于思考的人才能有發現問題的眼睛,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去解決問題才能進步;善行者成,行動貴在有方向有目標,貴在及時,貴在堅持,只有敏于思而勤于行方能邁上成功的階梯。
賽輪集團青島工廠副總經理王兆雷表示,自2010年開始公司大力推行提案改善創新機制,把創新文化作為發展的內燃機,全公司、全廠、全員參與創新的機制慢慢培育形成。二十年來,圍繞深化落實“激活個人,激活組織,激活管理;成就個人,成就團隊,成就共享”的目標,賽輪成立PMO,整合改善、項目、專利、專家工作站、實驗室等模塊,上線改善創新知識管理平臺,讓員工可以通過手機端實現自主提報、學習、共享。
改善創新的硬件條件不斷提升,軟件機制也在不斷提升中。
“我們定期都會舉辦‘改善創新’項目發布會,就如同新聞發布會一樣,不過發言人是所有的參與者。從班級到科級再到部門再到分公司集團級,一級級不同的發布會,既可以是提出問題的交流會,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分享會,每一次發布會都會是一次‘頭腦風暴’。而賽輪的改善創新就是在這一次次思想碰撞中產生的。”王兆雷表示,在發布會現場,會邀請專家現場打分測評,而評選的最終標準,就是這個項目改善創新的“點”對公司發展的提升有多大,無論是在設備改進還是工藝提升上,只要幫助和提升那就是“好提案”、“金點子”。
創新納入“考核”
真金白銀給獎勵,不斷提升職業獲得感
采訪到這,或許已經可以多少了解,為什么會說,賽輪是一家把改善創新刻到骨子里的企業?或許也能更加明白,為什么賽輪已開始引領全球輪胎行業的新發展?
當技術出身的企業領導帶著人人都在爭先創新的員工團隊引領企業發展時,再大的“奇跡”或許也是水到渠成而已。
而賽輪集團讓人致敬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對改善創新功臣們毫無吝嗇的回報。王兆雷說道,這里面既包含真金白銀的工資獎勵,還有更多自我價值實現、認同感、技術晉升等職業獲得感。就像三位接受采訪的員工,無論資歷大小,只要對公司發展做出過創新貢獻,都被評優獎勵過。
今年1月21日,賽輪集團2021年“堅守初心,思變謀遠”改善創新發布會圓滿結束。作為賽輪人改善創新的盛會,這已經是第三屆。本次發布打破工廠地域界限,結合十五大橫向專業管理模式,橫向搭建改善創新平臺,橫找差距、縱提標準,通過評選、推薦年度發布會優秀項目392項,經過線下兩次橫向專業激烈角逐,共評選出年度優秀入圍項目32項,年度最佳提名獎16項,年度角逐項目23項,改善人物團隊獎25項。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賽輪集團對人才充分信任與尊重,對人才自我價值的實現真切關懷,這也使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更有效率,使企業發展與科技創新更富活力。也正是這種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讓賽輪創造性地推出了引領世界橡膠輪胎行業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液體黃金輪胎,突破性地實現了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自主研發制造了世界最大63吋巨型子午線輪胎,填補了國內空白;建立了全球首個投入使用的橡膠輪胎工業互聯網平臺——“橡鏈云”平臺,實現了99%以上設備的互聯互通……
2022年賽輪迎來20周年。賽輪人定下了這樣的目標:新起點,新征程,在創新文化的引領下,賽輪人將持續耕耘,不斷探索,進一步發揮在基礎研究、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產業鏈優勢,在二次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蝶變成長,為世界貢獻一條好輪胎,為全球客戶提供更高的價值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