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大道無垠:一輛柳工輪式裝載機開啟的自主創新傳奇
我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基地,更連續10余年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工業重鎮廣西柳州市的柳工,從研發出中國第一臺輪式裝載機Z435到輪式裝載機全球銷量第一、從填補中國承擔土方機械國際標準制定的空白到“柳工機械”“歐維姆”國際知名品牌響徹全球,耕耘機械制造領域60多年,迄今已擁有全球5大研發基地、13家海外子公司、20個國內外制造基地、300多家經銷商、16000名員工,擁有挖掘機械、鏟運機械、農業機械等13大類共32種整機產品線,產品遠銷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位列全球工程機械15強企業。
白手起家、深耕本土、出海逐夢、中國“智造”……沒有什么能停止柳州工業建設者們自主創新的步伐,因為無論走了多久、多遠,他們都不會忘記,為了什么而出發。
“Z435”:深藏功名“掃地僧”
柳州工業博物館里,一臺明黃色的裝載機靜靜地伏在一隅,身畔倚著4只更換下來的打著“鐵補丁”的舊輪胎,像勇士暮年時卸下的鎧甲,披滿歲月風霜。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Z435輪式裝載機。2010年工業博物館籌建時,需征集一臺最早出產的裝載機。經過多方尋找,終于在徐州一座礦山,發現了這臺還在勞作的“老黃牛”。當時已默默服役了45年的它,就像一位身負絕學的“掃地僧”,懷揣著驚人的功與名,斗量著腳下的砂與土。
陳列在柳州工業博物館里的輪式裝載機Z435。陸曉藝攝
如果世上真有時光機,興許就是這臺裝載機的模樣。輕撫著它的車架、鏟斗、動臂,仿佛有淡淡的機油氣味飄過來了、設備運轉時的嗡嗡聲響起來了,齒輪在燈光下閃著光澤,一個個穿藍色工裝的身影在忙碌……那些熱火朝天的場面,穿越時空浮現到眼前。
柳州工業的規模建設始于新中國成立后。至1957年底,柳州工業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任務,工業發展居廣西各城市之首。
1958年,柳州迎來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中央和廣西省政府決定,要將柳州建設成為廣西的新興工業城市,確定了建設柳州鋼鐵廠等工業十大項目,從此開啟了柳州“重化工業”的進程。柳州建筑機械制造廠(即后來稱為“柳工”的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位居十大項目之一。
不久后,柳州西郊一片叫“龍騰背”的寂寂荒野,被500多個來自上海和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喚醒了生機。第一代柳工人鑿井而飲、筑池而浴、推土為墻、編茅作瓦,以苦為樂、以苦為榮,響應著廠黨委“苦戰三年、建廠安家”的創業號召。他們不僅把技術創新的基因植入到柳工的遺傳密碼里,更把干事創業的激情熔鑄入柳州的工業發展進程中。
1960年7月1日,柳工人將試制成功的第一臺推土機,取名“移山”,寓意“愚公移山”。移山填海的壯志背后,是對匠心的傳承與呵護。那些年,廠里工人追過的“星”有鉗工大王、車工大王、鉗磨大王、刀具大王和矯正大王等,人稱“八大金剛”。
在當時的第一機械工業部支持下,柳工人開始了裝載機的研發和制造。
“國家從國外買來樣機,同時給國內幾家工程機械企業解體仿制。柳工研制出來的Z435最先通過鑒定并投入批量生產。”如今已年過八旬的柳工原副總經理楊冠淼還記得,很多在市場上買不到的配件和設備,都被能工巧匠們用手工一釘一錘制造出來。從那時起,大家便深刻意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
1966年10月1日,中國第一臺Z435輪式裝載機在柳工試制成功!
那一天,柳工人把裝載機緩緩開過剛建成的柳江大橋,這個神氣的“大家伙”,讓爭相圍睹的市民無不感到揚眉吐氣。它于1968年10月在天津工程機械研究所通過鑒定,作為我國首臺通過鑒定的裝載機,被定為中國工程系列裝載機的機型,柳工因此成為了中國ZL系列輪式裝載機的發源地。
篳路藍縷的開拓者們,將生產國產裝載機的序幕徐徐拉開。
柳州西郊的簡陋廠房見證,“Z435”的第一次發軔,就開啟山林,一往無前,從此推陳出新,生生不息,足跡遍布四海;“龍騰背”上的日月星辰記得,“Z435”的第一聲轟鳴,自此奏響一曲自主創新的長歌,旋律至今高揚。
“899”:蓄勢待發聽春雷
敢為人先,是柳州工業最鮮明的特質,也一直蘊藏在柳工人的創業豪情中。柳工人從未停止過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的步履,引領著工程機械產業的技術變革和市場風向——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柳工開創了工程機械行業的多個先河:成功消化吸收了從卡特彼勒引進的研發技術,自主開發了全球裝載機行業的經典產品ZL50C,創造了單一型號裝載機全球銷售超過15萬臺的奇跡;1993年,柳工核心企業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和廣西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萬人空巷搶購“桂柳工A”股票,成為不少老柳州人的甜蜜記憶;1995年,柳工與德國ZF集團合資成立傳動部件公司,同時,柳工在行業率先建設了覆蓋全國的經銷商體系,成為同行效仿的榜樣。
跨入21世紀,柳工更是蹄疾步穩:完成行業第一次市場化的股權收購,進入壓實機領域;重組挖掘機械業務,實現裝載機、挖掘機、壓路機三大產品整合;在鎮江市建設第一個外地新工廠,“東進序曲”一路奏凱歌……
2002年3月,祖國大江南北基本建設的春潮涌動。“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造什么!”迎著雪片般飛來的訂單,柳工黨委提出:奮戰4月份,完成整機899臺的生產任務。
899!這是一下子提升近3倍的生產量,全體員工沸騰了,“用超常規思維去對付超常規發展”。公司大門電子屏幕日夜滾動播出全國市場需求信息,催征聲急;“共產黨員先鋒模范崗”旗幟飄揚;“星級班組”“爭先創優”“巾幗崗位能手”等勞動競賽火熱進行;物資采購人員奔赴各地協調保障供應不舍晝夜;小伙子們為了全力投入生產,竟相約剃頭,組成“光頭軍”,又帥又颯……
時隔20年,柳工人還記得,4月30日這天,陽光特別燦爛,公司門口大屏幕一改往日的洋洋灑灑,將柳工人所投入的千方百計、所付出的千辛萬苦、已經歷的千錘百煉、想表達的千言萬語,凝聚成4個大字:“我們贏了!”
不僅贏在當下,更要贏在未來。就在這一天,柳工人已意識到,創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月產銷量最高紀錄的“899”,只是召喚自己振翅高飛的那一聲春雷、那一陣東風。就在這一年,柳工提出“建設開放的國際化柳工”愿景,升起了馳騁國際市場的理想之帆。
騏驥筋力成,意在萬里外。
工人們在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裝載機公司裝配工廠里忙碌。黎寒池攝
國際化:出海逐夢二十年
2021年5月18日上午11時許,伴著一聲悠長的汽笛,柳工的57臺裝載機、4臺平地機,搭乘著首次開行的“柳州—莫斯科”跨境直通中歐班列,駛向俄羅斯。如果說,這只是柳工多年來揚帆出海、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激起的一朵浪花,那么,它同樣折射出柳工人心中的星辰大海。
“柳州—莫斯科”跨境直通中歐班列開行儀式現場。邢星攝
2002年,在國際化的號角聲里,柳工的幾位開拓者遠赴北非了解市場需求。在埃及金字塔旁的工地上,正在大顯身手的柳工裝載機,讓這群柳工人自豪不已。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這個見證過無數人表白心跡的愛情圣地,當地居民向這些來自遙遠文明古國的年輕人表達了對中國品牌的厚望。盡管身處萬里之外,他們仍感到和祖國緊緊相連。柳工從真正意義上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
此后,在國際化的征程中,柳工人一往無前:吹盡大漠狂沙,立足中東腹地;不畏老牌強手,勇闖歐洲展臺;頂著土耳其的高溫,解決產品散熱難題;穿越東非的戰火,爭分奪秒組裝設備。在國際化的布局里,柳工人落子無悔:2009年,柳工在印度建設了第一個海外工廠,這也是中國人在南亞大陸建設的第一個工廠;入駐波蘭銳斯塔,在華沙建成柳工歐洲總部,滿足歐盟技術標準的裝載機和挖掘機在波蘭批量生產,海外并購的探索之旅捷報頻傳……
20年來,柳工先后在澳大利亞、北美和拉美、印度、歐洲、亞太、中東、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成立分部、子公司或建廠。海外市場營銷、國外工廠建設與運營、國際并購和整合,構成了中國制造業國際化探索的三部曲。柳工人為它的每一個章節都提供了最生動的樣本,每一部都曾遭遇驚心動魄,每一曲都迎來了春暖花開。
“柳工黃”:鐵馬冰河映春光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類定居的大陸,平均氣溫為零下25攝氏度。極溫之下,普通工程機械的鋼板會變脆、液壓油會變稠、液壓閥會卡死,設備甚至無法啟動,寸步難行。可是,在極地“乳白天空”下,卻活躍著柳工的裝載機、挖掘機和起重機的身影,人稱南極“三劍客”,多年來,它們跟隨柳工派遣的一批批技術服務專家,加入南極科考隊伍,飲馬冰河,挑戰極限。
冰封何足懼,雪中悍刀行。“三劍客”的底氣,源于柳州一個“神奇”的所在——亞熱帶的城市,竟有一處零下50攝氏度的極溫之地,那就是柳工建起的以南極極地氣候為原型的試驗室:中國極地科考工程機械試驗室。在這里,柳工人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工程機械在極低溫度、極端環境的各項性能,最終成就了這些歷經考驗的大國利器。
這樣的試驗室,只是落成于2015年6月的柳工全球研發中心的“一景”。柳工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立足之本,在企業經營的寒冬期,甚至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冰河期,也堅定地舍棄短平快項目,選擇將不多的現金流投入到長線的科技研發中,用技術革命推動未來增長。全球研發中心,即是柳工人穿越冰河、擁抱春天的印記。該中心占地11萬平方米,擁有半消聲實驗室、電子電器試驗室、石墨烯改性潤滑劑標準研制與示范應用基地等,可容納1200人同時辦公。
從20年前國際化愿景的提出,到現在“全面國際化、全面解決方案、全面智能化”理念的實施,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柳工人用每一步、每一天的努力,無限接近著自己的夢想。
如今,每一個清晨,有成群結隊背著包、提著電腦的技術人員匆匆走進研發中心上班;如今,柳工擁有4個國家級創新基地、5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外研發中心、1300多人的研發團隊。截至2021年,先后獲專利761件,其中發明專利189件,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并兩次獲得紅點產品設計大獎;如今,柳工在研發創新、產品升級迭代、營銷與服務智能化、智慧管理和智能制造等方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成功研制出無人駕駛壓路機、新一代綠色純電動的智能化裝載機與挖掘機;如今,從“中國天眼”到港珠澳大橋,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國家級工程建設,再到全球的許多大國工程建設地,處處都閃耀著中國“智造”的“柳工黃”。
2021年11月26日,在柳工集團首屆全球客戶節現場,三款“無人駕駛設備”在行業內首發亮相,這是柳工在工程機械智能施工機器人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至此,柳工引領行業跨入了無人駕駛新跑道。
柳工發布的無人駕駛工程機械裝備。柳工集團供圖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的重托和厚望,也是柳州人民的共同心愿。
柳工的奮斗史,正是柳州工業奮斗史的一個縮影,是黨領導人民同心同德創造歷史的一頁篇章。崢嶸歲月里,柳州人開明開放、敢為人先,持之以恒以工業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在工業發展歷程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闊步新時代,柳州人創新創業、自強不息,實現了工業跨越式騰飛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豪情向未來,柳州人實業興市、開放強柳,加快建設現代制造城,打造萬億工業強市,有志奮力闖出一條具有柳州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LuYue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