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見到李選成時,他剛從車間里走出來,低頭捋了捋被安全帽壓塌的頭發。談起獲獎的結果,他憨厚而爽朗地笑了,表示這次投稿完全是一次“偶然之舉”。
十年磨一劍,水滴亦石穿
2012年,家住陜西渭南的李選成憑借其嫻熟的電焊技術加入了西安中集。問及十年前為何選擇中集,他說“一是聽說中集集團是我國領先的制造企業之一,依托廣闊的平臺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二是由于工作的地方離家不遠,回家比較方便”。
由于集團的業務需求,入司不久后的李選成先后被外派至多地支援,累計外派時間長達兩年。對此,李選成從未有過怨言。他表示:正是通過這些工作經歷,他感受到了中集的高效協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外派機會,他才能接觸到更多層面的工作,接受不一樣的培訓,從而拓寬視野,提升工作技能。
李選成從不將自己的工作身份局限于焊工這一范圍。“他對待工作一直都很認真”,李選成多年的同事、西安中集結構工段長邵旭說道。
早在2013年,為提高效率,李選成每天早上都自發在六點前趕到工廠內,將整個班組一天需要加工的物料準備好。等到同事們七點半來上班后,就可以不用等待直接開始工作。
李選成還是一名“多技能工”,“他的機動性很強,只要是為了產能效率,他都自告奮勇去其他工序‘搭把火’,拼裝、搬運物料······哪里需要去哪里,從不計較自己是否多干了一些。”
▲工作中的李選成
多年兢兢業業深耕于一線,李選成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今,作為前門板班拼接胎位長的他,在崗位上發揮著更大的價值,讀得懂技術圖紙是基本功,經常結合現場經驗給技術、工藝部門提出產品改進項,持續優化產品設計和工藝。
蒼山負厚雪,玉壺存冰心
李選成不僅工作能力出眾,也十分關心同事。老領導邵旭至今對九年前與李選成一同去深圳中集支援的那段時光念茲在茲。
那時候邵旭有腰傷,行動非常不便,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后,同住室友李選成都會把熱騰騰的飯菜打好送到他面前。疼痛難忍之時,李選成還會幫助邵旭下床穿鞋。這樣無微不至的關心讓邵旭在那段難熬的日子里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溫暖:“人品端正,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他對李選成這樣評價道。
▲李選成床頭擺放的書籍
生活中,李選成喜歡讀書看報,瀏覽國家時事新聞。在他的床頭,擺放著《平凡的世界》、《梁家河》等文學著作,他每晚睡前總會讀一些,已堅持十余年。2017年,在中集陜汽投產十周年之際,他還曾在公司的內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我與中集陜汽共成長》。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正是憑借著自身深厚的文學積累和敏銳的感知能力,才使得李選成獲得如此殊榮。
去年11月,李選成下班后在手機上看到集團微信公眾號發布的40周年慶典口號征集啟事,頓時心血來潮。“晚上七點開始思考文案,大概十一點將稿件投出”,李選成回憶起當時創作的情景,眼神里散發出光芒。
奮進新時代,共筑新中集
談及口號的創作靈感,李選成的神情中透露著身為一名中集人的自豪。“多年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步轉型升級,中集集團依靠幾代富有創新精神的中集人的共同努力,在其中發揮著前瞻性作用,逐漸成為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級企業。”
入職十年,李選成從懵懂逐漸蛻變至成熟,與中集見證了彼此的發展之路。他是“新時代”和“新中集”的見證者,也是 “新時代”和“新中集”的奠基人。
在采訪的結尾,對于這次口號征集活動獲得二等獎的榮譽,李選成再次表示非常“意外和激動”。值此中集集團投產40周年慶典之際,他由衷地說道:“祝愿公司業績能夠蒸蒸日上,希望能為公司達成高質量、受人尊敬的世界級企業之成就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自強不息四十載,追求卓越創未來。正是千千萬萬在平凡崗位上的“李選成們”,靠著自強不息的信念和精神,造就了篳路藍縷一路砥礪前行的中集集團。
回首崢嶸 歷歷在目
開拓不已 仍需奮進
萬人共筑 終成卓越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