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里,雨里,泥里!護航徐工XCA1800上山的“神秘人”有何來頭?
成群列隊的運輸隊伍,數十公里的盤旋山路,四五十人的沖鋒團隊,百米高空的凌云對接......
江西撫州跌宕群山中,這些奔忙不停、挑戰極限的畫面都讓徐工千噸級組裝和吊裝現場具有非凡的觀賞性。
“擎風三號”徐工XCA1800吊裝現場
近日,“擎風三號”XCA1800現身江西,完美首吊看似稀松平常,卻是“裝備+操作+保障”缺一不可的配合。今天,我們聚焦首吊現場的技術保障團隊探秘“巧奪天工”的風電吊裝背后,徐工在產品之外,如何發力售前售后助力用戶事業成功。
徐工XCA1800吊裝現場
馴獸師——他們調試組裝樣樣全能
為了將符合標準的車輛穩穩當當地交到客戶手上,調試人員需要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校驗數據、磨合操作,全面掌握千噸級的機器語言,將沒有感情的“鐵疙瘩”,盤活成充滿智慧的“鋼鐵俠”。
供技術保障徐工工程師對XCA1800進行調試
跟隨第二臺XCA1800進山,并提供技術保障的王師傅和黃師傅,都是徐工起重機調試領域的“頂級智慧”——前者,曾接手調試第一臺350、第二臺1200,第一、二、三臺1600等產品,全部是開創性、突破性的產品;后者,一人一月完成500、750、1600三臺超大噸位調試的極限速度!
徐工XCA1800全地面起重機
把產品的每一項規格都裝進大腦,兩位技能大師在現場的配合“行云流水”,他們帶動客戶方4人,不到10個小時就將支腿、大臂、變幅油缸等組裝到位。
探路者——他們10公里全程徒步開路
從山下組裝點,到首臺風機安裝點,XCA1800首先面臨“轉場難關”:單程長達10公里的盤旋上山路,60°-90°急轉彎道就有三個。經歷一場下雨后,泥濘、松軟、陡坡、懸崖,任何一個因素都在阻礙著XCA1800登山。
徐工XCA1800全地面起重機盤旋上山路
為此,他們先行探路,標記下所有需要注意和休整的彎道和路面。在車輛上山途中,他們又“徒步墊后”,特別是在極窄彎道需要前后挪動時,充當現場指揮官。
單程長達10公里的盤旋上山路,60°-90°急轉彎道就有三個
定海針——他們10天日夜駐場守護
風機容量為4.0MW,112噸葉輪和輪轂,100米起吊高度,對于XCA1800以及操作過1200、1600,經驗滿格的主操作來說,如此吊裝工況完全在“射程范圍”之內。
徐工XCA1800吊裝現場
“搶裝期”兩位技能大師全程監測吊裝安全和進度,“等風期”他們則抓住與操機手寶貴的交流時機,前后收集意見近十條,并第一時間提交公司“合理化建議”平臺,促成技術和質量改進。
徐工XCA1800夜間施工
徐工每兩年就有一款全球吊載能力最強的輪式起重機產品下線,從1200到1600,到如今的1800、2000,每有一臺千噸級走向市場,都有徐工生產、技術、調試多工種的首裝首吊團隊全程護航!目前,這個英雄的團隊已經有三十余名成員。
當前,已有數十臺XCA1800投入市場,首裝首吊團隊從原來的多人組合“縮減”為2人
當前,已有數十臺XCA1800投入市場,首裝首吊團隊從原來的多人組合“縮減”為2人,這并不是徐工“怠慢”和“忽視”,這是風電吊裝高度成熟化和產業化的一個縮影。
中國超大噸位起重機技術在突破、在升級,主操機手操作水平在提升、在強化,風電吊裝管理在規范、在成熟,在國產高端裝備加持下,中國風電步入了快車道迎來倍速級、爆發式的增長。
(來源:徐工集團)
責任編輯:Keyi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