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突破“卡脖子”技術 三大礦山重型裝備同臺亮相
工廠交付現場
中信重工采用國際標準、國際規范
自主研發的三大礦山重型裝備同臺亮相
這是以中信重工為代表的礦山重型裝備企業首次實現“高壓輥磨機+球磨機+立式攪拌磨”大型主機設備成套供貨。
其中,CSM-2250立式攪拌磨是國內應用最大規格,實現了“卡脖子”技術突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大型碎磨裝備研發與制造領域實現“領跑”,充分體現中信重工“國之重器”擔當。
北京建龍重工集團副總裁黃丹,中信重工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瞿鐵共同為該項目大型礦山重型裝備試車剪彩。
來自山東黃金集團、洛鉬集團、五礦礦業、中國恩菲、玉溪礦業、云南迪慶有色金屬、湖北宜化化工、嘉施利(荊州)化肥、洛陽有色礦業集團、河南發恩德礦業、鄭州機械研究所、太原科技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客戶和高校的領導與專家,以及參與本次試車設備研發、營銷、制造、服務的公司員工代表,現場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瞿鐵副總經理在致辭中表示,中信重工圍繞客戶關切點進行產品創新,以大型主機設備的成套供貨,高質量服務思山嶺鐵礦一期項目建設。中信重工將充分發揮技術研發、工藝設計、高端制造的綜合實力,以高性價比設備和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礦山企業發展。我們真誠希望與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共享礦山重型裝備升級發展新成果,在深度融入礦產資源供應鏈體系建設中,譜寫共贏發展新篇章。
北京建龍重工集團副總裁黃丹對中信重工團隊付出的艱辛努力致以感謝。她表示,該項目一期原礦處理量為750萬噸/年,產出鐵精粉253萬噸/年,將增強我國鐵礦石資源保障能力。今天的成功試車,展現了中信重工大型礦山重型裝備的研發制造實力和保履約能力,希望與中信重工繼續深化戰略合作友誼,攜手共創新可能。
作為國內已探明的最大單體鐵礦,思山嶺鐵礦一期項目采用了“粗碎+中碎+干式篩分+細碎+高壓輥磨超細碎+濕式篩分+(0-3mm)濕式預磁選拋廢+球磨”碎磨工藝及粗精礦再磨工藝。公司大型高壓輥磨機、球磨機、立式攪拌磨是該項目碎磨工藝主設備,具有高效節能、穩定可靠、低碳環保的優勢,將助力思山嶺鐵礦打造精品工程,實現效益最大化。
立足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中信重工將依托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引領礦山重型裝備的大型化、集約化、智能化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主動權,為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提供關鍵技術與裝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