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精品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av无码喷奶水糖心al-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相關欄目
新聞資訊 >>
合作媒體 >>
展會知識 >>
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市發布“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提出5方面20項任務


北京市發布“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提出5方面20項任務
時間:2022-03-04?

北京市發布“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提出5方面20項任務(圖1)

▲3月3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市發展和改革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北京市發布“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提出5方面20項任務(圖2)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來現余介紹“十三五”時期本市基礎設施發展成效,解讀《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

交通、水務、能源、園林綠化及市政等基礎設施,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保障,更關乎每一位市民的通勤、休閑和日常生活。

近日,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聯合市水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共同編制,以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本市基礎設施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規劃》編制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北京作為首都,要在新發展階段的奮斗征程上走在全國前列,首都基礎設施發展也面臨新的形勢和使命。

為此,在《規劃》編制中,著重突出“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以人民為中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形成首都基礎設施適度超前、相互銜接、滿足未來需求的功能體系”要求,從百姓感知視角編制規劃,使規劃內容更符合百姓多層次需求,讓規劃不僅是交通、能源、水務等基礎設施行業領域的任務和指標,更是百姓看得懂、能感知的多領域整體建設、融合發展、協同提質的綜合圖景,力爭打造有溫度的基礎設施。

二是聚焦首都發展階段性特征和要求。

圍繞“減量發展”,突出基礎設施對優化首都城市空間格局的支撐作用,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統籌提升區域承載能力。

圍繞“提質增效”,突出核心區、重點功能區等區域基礎設施服務品質提升。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提升智慧服務管理水平。

圍繞“綠色低碳”,突出基礎設施對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總體目標。

圍繞“安全韌性”,突出基礎設施對韌性城市的支撐作用,加強資源能源生命線保障,提高基礎設施在逆變環境中承受、適應和快速恢復能力。

圍繞“智慧高效”,突出科技賦能,加強統籌整合和共享共用,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運行效率。

三是聚焦目標和問題,強化任務支撐。在落實新版城市總規和“十四五”規劃《綱要》的19個指標基礎上,增加了中心城區45分鐘通勤出行比例等6項可監測、可感知的指標,共提出25項指標。聚焦問題、適度超前,細化項目安排,梳理形成了涵蓋交通、水務、綠化、能源等領域的動態重大項目庫。

二、“十三五”時期本市基礎設施發展成效

“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五年。北京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全力推動首都發展、減量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城市發展正在實現深刻轉型,基礎設施發展開啟了向高質量邁進的新階段。

五年來,全市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超1.2萬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4倍,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運,全市基礎設施的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高。

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生態領域實現率先突破。大興國際機場順利建成投運,北京邁入航空“雙樞紐”時代。“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設,市域內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1351公里。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網“斷頭路”清零。完成100萬畝平原造林任務,全面啟動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

二是交通能源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軌道交通(含市郊鐵路)總里程達到1092公里,公交專用道里程超過1000公里,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里程達到1396公里。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98.6%,建成投運四大燃氣熱電中心,16個區全部連通管道天然氣,平原地區燃氣管網實現“鎮鎮通”。

三是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提升。南水北調累計調水量突破60億立方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15%左右,永定河北京境內河段25年來首次全線通水。新增大尺度森林59萬畝、城市綠地3773公頃,新建城市休閑公園190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460處、城市森林52處、健康綠道597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4%,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6.8%。

四是城市治理能力持續增強。交通綜合治理有序實施,分級治理堵點943處,打造24處中心城緩堵示范區。水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5%。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覆蓋率達到99%。

五是重點區域保障更加堅實。核心區基礎設施不斷提質升級,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南部地區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回天地區、新首鋼地區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六是落實高質量發展理念,基礎設施與城市功能、市民百姓的需求更加契合。打破行業邊界,推動地鐵站點增設便民設施、公交場站復合利用。在城市道路建設中,積極推進城市副中心、大興新城部分相交路口秩序化設計,增加二次過街設施,提升慢行交通環境。建成投運本市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最高日雙向交通量超過1.9萬車次,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和好評。

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首都城市發展進入增量建設和存量提升的新階段,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符合預期,發展基礎更為堅實,各領域的統籌更加有力,機制體制優勢更加彰顯,為首都功能提升和北京城市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三、《規劃》發展目標

在新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新要求下,《規劃》系統謀劃基礎設施各領域、各環節的發展,提出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和2035年的遠景目標:

到2025年,基礎設施網絡布局更加完善,綠色集約、智慧精細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品質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干構架基本形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保障能力更加充裕

初步構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時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全市軌道交通(含市郊鐵路)總里程達到1600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300公里,供水能力達到1000萬立方米/日。

服務水平更加優質

中心城區45分鐘通勤出行比例達到60%,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全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7平方米。

發展方式更加綠色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達到國家要求,碳排放穩中有降,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6.5%,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超過14.4%。

智慧創新更加顯著

5G用戶普及率大幅提高,千兆寬帶接入端口占比達到50%,城市重要功能區域信號燈聯網率達到100%。

運行保障更加強韌

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保障系數超過1.3,全市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6%,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面積比例達到40%以上,主城區積水點實現動態清零。

到二〇三五年,基礎設施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率先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動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構架基本形成,安全、韌性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基本建成,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更好地滿足市民“七有”要求“五性”需求。

四、《規劃》主要任務

為切實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規劃》共安排5方面20項任務。

01

加快京津冀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

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跳出北京在更大區域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要素,推動構建以首都為核心的現代化都市圈。重點安排了交通互聯互通、生態協同治理和能源一體化發展等方面任務。

比如,交通體系中的交通通道與換乘樞紐一體化推進,通過安排軌道交通等快速公共交通方式,加強京津冀區域、中心城與平原新城等區域的快速聯系,同時通過綜合交通樞紐對不同交通方式間的接駁換乘提供有力保障,實施京港臺高鐵(豐雄商段)工程、加快京唐城際等區域城際鐵路建設,逐步推動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等向環京地區延伸服務,建成城市副中心站、北京豐臺站等綜合交通樞紐,進一步鞏固提升“軌道上的京津冀”。

再如,在生態協同治理方面,持續推進永定河流域生態修復,新增造林2.5萬畝,實施質量精準提升8萬畝,同時建立永定河流域生態修復補償機制,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共建共享。

02

建立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

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更好發揮基礎設施的先行引導作用,持續提升基礎設施的系統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重點圍繞城市交通、水資源保障、綠色生態、能源及安全韌性等方面明確了未來5年的建設任務。

比如,在城市交通體系方面,加快推進以軌道交通為主的公共交通建設,促進“四網融合”,全面提升地面公交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層級結構;水資源保障體系方面,不斷完善多源外調水格局,堅持控采、壓采地下水,建成石景山、亦莊等南水北調水廠,進一步拓展南水北調來水供水范圍;綠色生態體系方面,完善“一屏、兩軸、兩帶、三環、五河、九楔”的市域綠色空間結構,建設溫榆河、南苑等一批高品質森林公園。

03

強化重點區域基礎設施保障

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對于核心區、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態涵養區及重點區域的空間布局優化引領和保障支撐作用。

重點是堅持優化政務環境與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有機統一,顯著提升核心區政務環境品質;高水平建設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聚焦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打造內暢外聯、綠海環繞的平原新城;強化交通保障、提升“林”“水”生態功能,守護好生態涵養區綠水青山;增強臨空經濟區、“三城一區”、新首鋼地區等重點功能區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04

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碳排放穩中有降和推動碳中和為抓手,強化水資源和碳排放總量、強度雙控,深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減排降碳,助力綠色北京建設。

主要包含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推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等重點任務。力爭“十四五”時期,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下降到10立方米/萬元以內,水資源節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8050萬噸標準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率先達峰后穩中有降。

同時,更好保障步行和自行車道路路權,綜合交通樞紐優先考慮慢行交通接駁組織及空間分配,引導市民逐步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

05

著力提升基礎設施服務品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推動基礎設施功能優化,提升基礎設施服務品質,讓市民生活更加便利、高效、舒適。

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與城市功能融合,復合公共服務、文化娛樂、居住等功能,讓基礎設施更有溫度;著力建立健全覆蓋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全環節的標準規范,對標國家要求、城市發展需要、市民需求動態調整,讓基礎設施更有尺度;打造高品質生態生活空間以及科技賦能,提升智慧服務管理水平,讓基礎設施更有精度。

“十四五”時期,市發展改革委將與各相關單位一起,落實好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和保障力度,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落地落實,支撐各項規劃目標實現,以更高品質的基礎設施,為首都城市更好運行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來5年首都北京的基礎設施一定會供給更足、韌性更強、品質更佳、效率更高、服務更優!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