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雪域高原之水,惠滇中千萬之民!“大國重器”助力滇中引水工程
滇中地區是全國最嚴重干旱地區之一,降水少且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的極度匱乏成為滇中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瓶頸。上世紀50年代提出“引金入滇,五湖通航”的宏偉設想在新時代逐步成為現實。201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將滇中引水工程列入2014年、2015年和“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滇中引水工程全線各類建筑物總長755.44公里,其中輸水總干渠總長664.24公里,其中612公里(占總長92%)全部是埋深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直徑相當于三層樓高的隧洞工程。一位參加前期規劃設計的專家感嘆:滇中引水橫跨青藏高原東麓和橫斷山脈地區,地質復雜多變,可以稱得上是一座活的“地質博物館”,難度實屬罕見,每前進一步,都是在和地質風險賽跑。
目前,滇中引水工程建設正加速推進累計開挖過半,掘進至381.8公里,占施工總里程755公里的50.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建設必然需要許多大型施工裝備,中鐵裝備作為先進的地下工程裝備綜合服務商,為該工程量身定制“硬巖掘進機+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隧道機械化專用設備”解決方案,為工程優質、高效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云嶺號”硬巖TBM始發
▲“云嶺號”硬巖TBM施工隧道
大理I段施工3標香爐山隧洞是全線控制性工程,隧洞主線長26.542千米,硬巖掘進機總長度為20.802千米。在隧道深處,直徑9.83米的敞開式硬巖掘進機——“云嶺號”正在高效施工,截至目前已累計掘進3400米,并取得最高月進尺663米,最高日進尺38.6米的好成績。“云嶺號”配置了超前地質預報、有害氣體檢測、應急避險艙等多種功能,可以創造性解決施工中可能發生的“巖爆、大變形、斷層破碎帶”等行業性難題,為滇中引水工程安全、優質、高效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中鐵裝備昆明生產基地,同樣一臺體型巨大的“鋼鐵巨龍”橫列于組裝車間。它叫“弘毅號”,開挖直徑為9.84米,預計今年3月份完成總裝調試,用于滇中引水大理1段施工2標香爐山隧道施工。
與此同時,直徑6.47米“龍祥號”復合式土壓盾構機在滇中引水工程龍泉倒虹吸盾構隧洞項目掘進突破4000米,已進入最后1公里的“沖刺”階段,比預計時間提前半年以上,龍泉倒虹吸上接龍泉隧洞,下連昆呈隧洞全長5071.693米,是滇中引水工程全線唯一采用盾構法施工的隧洞。
如果說隧道掘進機是滇中引水工程隧道建設的“神兵利器”,那么隧道機械化專用設備可以稱得上是“最佳搭檔”,在該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中鐵裝備多臺CTR懸臂掘進機在滇中引水工程龍朋隧洞、昆呈隧洞、磨盤山隧洞成功應用,憑借其圍巖擾動小、斷面成型好、超欠挖控制效果明顯、作業人員少、配件費用低等優勢,成為該工程建設中施工裝備保障的另一只主力軍,其安全性、經濟性、施工效率均表現十分良好,得到了客戶一致好評。
滇中引水工程是目前全國在建的引調水工程中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難度最高的水利工程。工程途經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紅河,線路全長664公里,建成后每年平均引水量達34.03億立方米,將有效緩解滇中缺水的困境。惠及沿線6州(市)36個縣(市、區),受益國土面積3.69萬平方公里,惠及人口1112萬人,并為云南省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輻射中心提供穩定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本文轉載自山河智能裝備公眾號,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