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中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內容方法的建議,
在擴招的大環境下,面對目前高校畢業生擴招面臨的復雜學情,為更好地實施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革方案。并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實行模塊化設計,實行產教融合,并根據專業的對應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通過對課程模塊的合理選取,使其更好地發揮其服務功能,使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了要進一步提出了擴大職業教育規模的目標,擴大招生范圍包括轉業軍人、中職畢業生、農民工、企業下崗職工等。不斷優化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專業教育水平,其主要目的是使我國勞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持續提高。2020年初期第一屆高職擴招的學生正式進入學習,而對于新生來說,第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是以基本的公共課為主。而全國各地的高等職業學校在享受相應的擴招政策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人事管理方面的問題。在確保高素質的前提下,必須與學生的培養需求、生源基礎緊密結合,推動人才培養的不斷創新。從工程專業的角度來看,機械專業的公共課程是在今后深入學習和研究有關學科的基礎內容,通過公共課程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事物的本質,正確地掌握自然的形成法則,培養科學的世界觀,為學生掌握有關學科的知識提供了良好的依據。
由于職業院校擴招的特點,其基礎知識的積累、文化程度的差距以及學生的年齡跨度都很大,使得教學時間不能得到有效的統一,給高職院校的機械專業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挑戰。另外,高等職業院校的機械專業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初中物理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高等職業院校擴招等特殊人才的學習要求,必須在保證培養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評估機制。因此,在此基礎上,筆者建議在機械類專業中進行模塊化教學,采取產教結合的方式,以模塊化的方式進行分解,并對其進行優化,使其能夠更好地掌握機械類專業的課程。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機械專業是其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它必須使學生在今后的專業課程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為以后的專業課程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高職院校中,在機械類課程的設計中,更要體現出該課程的職業化特點,與基礎課程相比,學生具有自己的專業,并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職業素養、學習專注力較差的基礎上,加強思政課程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堅持以專業人才對知識的學習需要為基本原則,合理地設置相應的教學單元,并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根本,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使教學內容得到全面的優化和調整,以保證達到預期的人才培養目標。
在專業模塊的設計上,要結合專業的特點,以專業群為基本單元,與專業群的領導保持密切的聯系,并根據專業群的需求,建立機械專業的教學模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將機械知識的原理運用到實踐中,并能有效地解決與機械有關的問題。
機械專業基礎課程模塊主要由機械工藝學、金屬材料加工原理、機械制造基礎等組成。同時,在基本單元中,還對學生進行了介紹,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各種原理和現象。從能力培養的觀點來看,應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學科素質和良好的思想方法。機械專業的基礎課,在傳統的生源環境下,會直接學習一些有一定難度的理論知識,但在“百萬招生”的大環境下,通過擴大學生的基礎,可以讓學生們更容易地了解到這一點。通過有關課程的學習,學生對機械專業的基本現象與概念有了全面的認識,并利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向學員講解實際工作與實際操作中的典型現象與實際案例。
在擴招的大背景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要把社會發展與當地經濟建設結合起來,把重點放在管理、服務、建設、生產等第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當前的產業發展狀況,從人才的需求出發,對人才的培養規格、素質結構和能力素質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在創建課程體系時,無論是在教材內容上,還是在課程設計上,都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實用性為根本,注重對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引進崗位職業技能指數,保證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實現職業與人才培養的有機銜接,提高機械專業的知識結構。
結合各專業群體的特點,結合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課程學時,合理地安排各專業的擴展教學模塊。而且,擴展模塊中的機械專業知識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而且還能作為專業模塊和基本模塊的有效補充,可以根據學員的興趣和發展需求靈活地進行組合。高等職業學校物理專業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和創造性的一門重要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情況,靈活地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由于職業院校的擴招學生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經歷,所以他們對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的要求也很大,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以個性化的方式來完成。由于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總體年齡結構比較大,他們大多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所以畢業后又回到了學校,想要彌補自己的不足和對專業知識的渴求。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為擴招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從而將傳統的訂餐方式轉變成自助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權,滿足擴招學生的專業要求。
在基本必修課模塊中,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工藝等專業基礎課和機械制造工藝課,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機械原理的靈活運用,使學生對智能制造相關技術、機械傳動、機械制造、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在設計和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時,還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社會崗位需求、學校的位置等諸多因素,推動學科的全面創新。
機械設計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基本設計的基本功能與設計技巧,并形成理論研究、模具設計、 CAD輔助設計等基本能力,并將現代測試與 CAD整合到機械設計與輔助設計之中,使之能夠正確地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與理論。本單元是機械制造技術與機械設計的輔助課程,增設三維打印、液壓傳動等課程,以提高學生在熱加工、液壓傳動等領域的應用。此外,還可以增設管理學、雙語等課程,使學生的管理與國際水平與能力得到優化。
其中,機械制造模塊是以數控為核心的,著重于對加工過程的分析和加工過程的掌握。這個模塊以材料成形和 NC為主線,對不同的專業進行了詳細的分解,并對材料和數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NC是為了培養學生對數控加工過程的分析,并結合了相應的CAD技術,實現對各種復雜的機械零件的合理加工。材料制造和加工模塊,是將新材料的實驗準備和材料的性能分析結合起來,通過實驗設計、數據處理和材料成型這兩門課程,在中國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學院的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驗和數據處理和材料成型技術的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
以上所述的繼續教育模式也需要一些實踐課程的支撐。因此,機械專業應圍繞專業的綜合實踐與課程的設計,采用自動機械設計、動力系統分析等技術,通過裝配、裝配、自動機械設備的制造、裝配、機械設備的制造、加工等方面的設計,使學生的機械制造工藝和加工技能更加完善。自動化模塊主要是通過計算機自動控制編程的編寫與設計,使學生能夠全面地掌握基本的機械設備自動控制技術和設計方法。科技競賽是一項重要的實踐性活動,它主要是利用技能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創業大賽、科技成果競賽、機械創新大賽、工程創新大賽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提問、問題分析、問題解答等技能,并通過競賽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作為職業教育的最后一步,畢業設計是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是檢驗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學習成效的關鍵,是實現專業畢業的最后一步。畢業設計要與實際生產實踐緊密結合,進行課題研究和工程設計,并在畢業設計和制作中進行展示,以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基本技能。通過模塊化的課程實踐,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設計、分析、制造等方面的技能,從而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高職院校的機械專業已基本采用模塊化的教學模式,與高職院校的招生特點、學習基礎密切相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全面優化,并能有效地解決課程與課程時間的矛盾。保證各專業組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模塊的選擇。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有專門的課程,老師們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的專業發展,這樣既可以讓老師的成長變得更好,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最好。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機械專業的實際發展,理解其發展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及技術產生的影響,并充分發揮其創造性。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考試體系,打破傳統的考試模式,將模塊化的內容與考試方式相結合,不一定要將所有的考試都集中在一個模塊上,而是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和考試的分數來進行,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實際的評估中,老師也可以根據專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合理地設計各個單元的考核比例。在這些模塊中,有一個比較大的部分,可以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而在實習方面,可以聯系到高職院校的相關工作。在理論考試的時候,要嚴格遵循實用、適度的基本原理,不需要繁瑣的測試和分析,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現象、成因、現代機械、現代技術等方面。持續創新的考試方法,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合理地進行學習,讓機械專業的學科知識能更好地為專業課程服務。
總之,在高職大擴招的大背景下,機械專業設置模塊化教學流程,不再強調繁瑣的運算和推導,而更多地關注了機械在以后各專業中的作用,從而使機械專業的課程更具時效性、專業性,并使其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機械專業教學流程的優化更是為我國現代化高等教育流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機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石。(作者:鄭英明,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
來源: 光明網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