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訴別人(工業百強縣排名)2019年工業百強縣(市)排行榜,
原標題:中國縣域工業“百強”揭曉!青島六個區市上榜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和“推動器”。
日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上發布《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報告(2022)》,同時揭曉了2022年“中國工業百強縣”、“中國創新百強縣”“中國工業百強區”榜單。
“穩住工業經濟”“工業大省”“東部工業大省”,這些關鍵詞串聯起來,讓人自然而然地就能聯想到山東。而在此次榜單中,山東同樣表現不俗。
作為北方地區的實力擔當,山東此次入圍工業百強縣(市)、區榜單的有9個區包括黃島區、城陽區、即墨區、嶗山區、臨淄區、章丘區、歷下區、歷城區、嵐山區;11個縣(市)包括龍口市、膠州市、鄒城市、廣饒縣、榮成市、壽光市、鄒平市、招遠市、平度市、滕州市、諸城市。
城市心觀察第863期
撰文/申君毅
審校/馮亞楠
江浙百強縣(市)數量領跑
山東大幅復蘇
縣域上連城市、下接鄉村,是發展工業的重要載體。
日前,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和溧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上,發布了《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2年)》《中國工業發展形勢展望2022》《中國縣域工業“未來之路”優秀案例》等研究成果。
近年來,我國縣域工業經濟取得長足進步,占據全國工業產值的半壁江山,涌現出一大批產業規模大、創新活力強、區域特色濃、營商環境優的工業強縣,成為促進工業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的強大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命運。
2022年中國百強縣(市)中,96個縣(市)工業增加值增速實現正增長,其中71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增速保持在15%以上,為區域乃至全國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同時,百強縣(市)R&D經費支出合計突破2300億元,約占全國比重的10%,在全國消費、出口中占比依次達到8.6%和12.5%,穩增長的支撐作用保持相對穩定,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基石力量。
一個區域擁有工業強縣數量的多寡、位次的高低,是衡量區域工業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標尺”。
來源:中國信通院
具體來看,百強縣(市)榜單上江蘇、浙江雙雄割據,分別占據23席和25席,兩省合計占總數量的48%。
來源:中國信通院
工業百強區榜單,也集中于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東部省份,其中廣東省占據22席,江蘇省占據19席,浙江省占據18席,山東占據9席。
作為北方實力強勁的工業大省,山東共有9個區上榜,青島占4席,分別是黃島區、城陽區、即墨區和嶗山區,包攬了山東省的前4名;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中,山東共有11個縣(市)上榜,青島占2席,分別是膠州市和平度市。
總體來看,東部依舊是工業強縣最大聚集地,江浙則是保持強縣數量的領跑地位。但無論是工業百強縣(市)還是工業百強區,經濟總體發展穩中有進,工業壓艙石作用正在持續深化。
6區市攜手上榜
青島工業蓬勃生長!
實體經濟基礎越扎實的城市,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更有強勁的經濟韌性。
青島就是這樣一座工業之城,在聯合國劃分的41個工業門類中,中國是唯一41個門類齊全的國家,而青島擁有其中39個工業門類。
作為青島縣域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的典型代表,膠州與平度已連續多年入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
今年以來,前三季度,膠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規上工業涉及的31個行業中,24個行業正增長,增長面達77.4%;平度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規上工業營業利潤增長34.0%。
工業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的背后,依靠的是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但也離不開青島的全局性戰略謀劃。
數字化浪潮下,工業互聯網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膠州市作為一個工業發達的開放城市沒有錯過這個崛起的機遇。
在打造工業互聯網國際化創新示范區的加持下,膠州錨定“上合+RCEP+工業互聯網+一帶一路”主攻方向,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不斷深入,產業數字化生態逐步完善,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層出不窮。
目前,膠州累計獲評青島工業賦能場景示范項目100個,其中,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智能工廠9家、數字化車間30個,自動化生產線 60條,占青島市17.7%;認定山東省智能工廠5家,數字化車間3個,占青島市25.8%。
7月2日,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項目開工儀式在膠州市舉行,這是海爾集團自創立以來在中國最大的投資項目。從項目達產的預期效果來看,其將助推膠州形成首個千億級產業鏈,為推動膠州全域智能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高地和中國北方工業互聯網生態示范區提供強力支撐。
膠州市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膠州市加快發展縣域工業互聯網,積極引導傳統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支持工業電商平臺建設,拓寬產品市場,壯大平臺經濟;增強科技創新意識,加大資金、人才等投入力度,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逐步實現智能化、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推動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不斷提升;著力打造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園區、綠色工廠,完善產業鏈條,增強集聚效應,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積強大動能。
平度市作為青島北部最大的腹地,區位優越、潛力巨大。扛牢“工業強市”大旗,平度堅持“項目為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前11月,平度市累計簽約引進項目172個、總投資763億元,落地項目151個、總投資627億元;累計辦理制造業項目立項總投資782億元、同比增長69%;前10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6%,連續1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增幅穩居青島十區市第2。
一組組上揚的數據指標,正是平度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見證和支撐。
項目加速落地建設的背后,更是平度市精準把握經濟發展“脈搏”,通過深化“四區八園”建設,打造項目落地載體,放大產業集聚效應,實現規上工業逆勢發展,堅定挺起了工業發展“脊梁”。
縣域經濟激蕩發展新動能
縣域經濟是經濟社會結構中相對獨立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取得新突破,必然推動全局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有研究認為,當前,縣域是發展工業的重要載體,而工業正在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此次,通過黃島區、城陽區、即墨區、嶗山區躋身工業百強區榜單,就可以看出青島為振興實體經濟,復興工業,重塑制造業優勢正目標明確地進行全局謀劃。
作為青島高質量發展的龍頭,西海岸新區以創新驅動、數字賦能推動工業提質發展,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聚焦“芯屏”、海洋生物醫藥、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影視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重點突破、跨代趕超,規劃建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綠色低碳新材料、氫能與儲能等4個新興產業專業園區。
當下,西海岸新區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園區在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的突破作用,將特色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增長引擎。
而嶗山區,今年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列全市第一位。因實體經濟而生、因實體經濟而興,嶗山區的發展史就是實體經濟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
今年以來,嶗山區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全市率先啟動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出臺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同時,圍繞做大做強7條重點產業鏈,高質量推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生物醫藥健康四個千畝級的專業化園區開發建設,打造高端新興產業集群。
一直以來,工業都是青島的優勢產業,積蓄了澎湃的發展能量。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面向未來,青島各區市更要踔厲奮發,做到傳統工業行穩致遠,新興工業倍道而進,把握先發優勢,明確主攻方向,為落實二十大報告發展目標,推進新型工業化,為青島建設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持續貢獻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