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滿滿(人口少買洗碗機有用嗎)碗不多有必要用洗碗機嗎,
來源 網易公開課
“干飯一時爽,洗碗忙一場。”吃飯是每個人類刻在DNA里的本能,但洗碗不是。
當一家人開心地炫完豐盛的晚餐,一場關于“誰來洗碗”的博弈便開始了。
干飯人苦洗碗久矣,洗碗機的出現,成了解放雙手的“懶人之光”。只要將沾滿油污的碗碟放進洗碗機,按下啟動鍵,便能收獲光潔如新的餐具。沒有粘膩的雙手,四濺的洗潔精,只有默默運行的洗碗機,將餐具的水洗、消毒、烘干一步到位。然而奇怪的是,洗碗機在中國依然處于一個無比尷尬的階段。人人都聽說過,但在大部分家庭中卻很難見到它的身影——
洗碗機那么方便,為什么大家不愛用?
為了解放雙手實現“洗碗自由”,一代代“懶人”們做了大量的努力。
事實上,初代洗碗機剛面世時是手搖式的。人們需要先將餐碟放進容器中并倒水,再轉動機器上的把手,把碗碟洗干凈。直到1866年,一位叫Josephine Cochrane的女士,為了保護自己珍貴的瓷器餐盤,發明了一種機械式洗碗機。利用水泵提供的壓力將熱水沖刷在餐具上,這種“噴淋式洗碗”大大提高了洗碗的效率。
現代洗碗機之母Josephine Cochrane展示她的洗碗機以及獲得的專利
1929年,德國美諾公司(Miele)制造出了第一臺電力洗碗機,將洗碗正式推向了工業化。于是,各式各樣形態和功能的洗碗機陸續面世,開始在廚房發揮十八般武藝。有人早早將洗碗機納入了未來生活規劃,櫥柜一體的嵌入式洗碗機成了首選。它隱藏在櫥柜里,能讓廚房看起來更整潔,并且容量更大。
圖源:視覺中國如果廚房空間不寬裕,水槽式洗碗機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將水槽另一側留出能容納洗碗機的小空間,從外觀看和普通水槽沒什么差別。除了樣式上的革新,洗碗機的洗滌性能也一直在升級。曾經的渦輪式洗碗機由風扇轉動帶動水流,既洗不干凈還費水。如今大部分家庭使用的洗碗機,都以噴淋式為主。簡單來說,就是箱體內置了一種可旋轉的高壓水槍——“噴淋臂”。利用噴出的水的壓力將餐具表面的污漬清除,且能實現無死角清潔。
要最大程度解放雙手,自然也不能落下餐具烘干這一環節。把沾滿油污的餐具放進洗碗機,拿出來時它們就會變得清潔且干燥。但盡管如此,洗碗機在中國還遠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甚至不少人對洗碗機仍舊感到疑惑:“就為了洗個碗,至于買個單獨的機器嗎?”
早在1996年,洗碗機在美國和瑞士的普及率就分別達到了54.9%和51%,超過一半的家庭廚房擁有洗碗機。如今,洗碗機在歐美國家的滲透率更是達到了70%。就連房屋居住面積較小、家庭主婦比例較高 ,且“獨居”和“一人食”文化盛行的日本,洗碗機普及率也達到了30%。而根據奧維云網2021年洗碗機滲透率測算,我國洗碗機滲透率僅為2%。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洗碗機在我國的家庭普及率較低,近年來它的零售量卻一直呈增長趨勢。數據顯示,洗碗機產品在2021年的零售額逼近100億;在2022年618促銷活動中,洗碗機一天的零售額達到了10.5億元。
圖源艾瑞咨詢/這種火熱的銷售場面從線下蔓延到線上
在整個家電行業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洗碗機是廚電市場為數不多的、實現逆勢增長的家電品類之一。
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開始注意到洗碗機的存在,并決定購入來實現“洗碗自由”。
洗碗機在某視頻平臺的播放量達到了17億/圖源:飛瓜數據但有人享受著解放雙手的便利,更多人在擰巴的心情中猶豫著。打開社交網絡,有人問“洗碗機有必要裝嗎”,而有人在問“洗碗機有必要裝兩個嗎?”
洗碗機帶給人們的治愈不言而喻,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看著一大堆淌著汁、沾著飯的碗盤進入洗碗機,出來時變得干凈又整齊,不少人在廚房重新找回了平靜。與此同時,洗碗機也成了有效的家庭矛盾解決終端機。只需要按一下開關,誰來洗碗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但一切治愈和幸福感早就標好了價格,在“解放雙手”的任性背后,洗碗機的價格卻讓人瞬間冷靜:“一萬多一臺的洗碗機,突然讓我覺得自己洗碗也沒那么麻煩。”這也是阻礙洗碗機進入更多家庭的痛點之一:現在的洗碗機真不便宜。在一項關于“洗碗機熱銷產品TOP5”的名單中,最貴的洗碗機售價超過15000元,六七千元的洗碗機在市面上非常普遍。
上萬元的價格,解決的僅僅是“洗碗”的問題/圖源艾瑞咨詢
在價格之外,人們對洗碗機的功能認知也并不全面。洗碗機到底洗得干不干凈、是否更加費水費電的疑慮長期存在,讓價格昂貴的洗碗機更是“難以進門”。但造成洗碗機“叫好不叫座”這一尷尬現狀的,不只是高昂的價格,和不全面的了解。而是折騰一番后人們發現,它好像沒有想象中那么方便。
每個渴望擁有洗碗機的人,都幻想過飽餐后不用洗碗,高枕無憂的畫面。但真正用過洗碗機的人,才會明白“洗碗自由”背后的“坑”。
洗碗機的使用過程,讓人覺得麻煩只要是洗過碗的人都知道,洗碗不僅僅只包含“洗”一個動作。從收拾餐桌、清洗餐具再到擺放歸位,才算合格完成了飯后的全部流程。洗碗機僅僅能幫你完成中間的一個環節,其他都得自己來。有洗碗機參與的飯后工作,第一步就是手工清理餐盤殘渣。雞蛋羹的羹,芝麻醬的醬,地瓜的拔絲,為了達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大部分附著在餐具上的東西都得自己先清理掉。
接著需要歸類餐具,并按要求擺放。和西餐傳統的刀叉杯碟餐具不同,中餐的餐具更加復雜。裝魚的長盤、盛餃子的淺盤、喝湯的深碗,還有孩子吃飯用的卡通異形餐具。想一次性放進洗碗機,并保證臟的一面面向噴淋,簡直是“地獄級”的難度。最絕望的是,當你見縫插針擺放好所有餐具,發現有的不能機洗。
印著珍愛花紋的餐具、用膠粘合的器皿、帶有木制材料的刀具、變黑的銀制餐具、燒焦或烤焦的鍋等……洗碗機統統不接受。
在等待洗碗機短則30分鐘、長則三個小時的洗碗、消毒、烘干后,終于來到了第三步,給餐具和洗碗機善后。把碗碟們拿出來,整齊碼進櫥柜,千萬別忘了把洗碗機的門打開,以便散熱。每一個令人崩潰的偶遇蟑螂現場,旁邊都很可能有一個殘留了水漬及食物殘渣的洗碗機。
但即使你能忍受這些麻煩,也記得給洗碗機即使善后,日常生活中濾網堵塞、水漬、細菌滋生等問題也可能隨時造訪。“洗碗機洗碗,我洗洗碗機。”原本是為了解放雙手,實操過程卻一點不輕松。事實上,并不是只有洗碗機讓人如此“忙碌”,在各種電器充斥的生活中,不少人體會到了一種科技無法解決的無力感。“很奇怪,碗是洗碗機洗的,地是機器人拖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而我依然感到疲憊。”
無論科技發展得如何,安全,舒適和簡單,始終是組成幸福生活的基礎要素。“我在等這個洗碗機,變得像麻將機一樣,吃完往中間一推,收進去嘩啦呼啦洗。”這是關于洗碗機的眾多暢想中,最高贊的回答。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