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幾大特征
原標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幾大特征
明成化青花瓷是中國明代傳統(tǒng)名瓷,分官窯,民窯兩種。
明成化朝歷時23年,景德鎮(zhèn)御窯廠生產(chǎn)全面恢復正常,是中國陶瓷燒造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成化青花可謂明代中期青花瓷藝術的代表。其器突出特點是玲瓏秀奇、端巧工細,后人對其評價頗高。成化青花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與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進口蘇麻離青,更難與宣德青花區(qū)分;另一類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與后來弘治青花相類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說法。
成化青花瓷器胎質(zhì)潔白、細密、胎體秀美而輕薄,有的近似于脫胎。施釉潔白肥腴,釉質(zhì)獨特,潤如凝脂,呈半透明狀,若迎光透視,隱約可見胎體泛出淡淡的肉紅色,這種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個重要特征。成化瓷器修胎規(guī)整,瓶、罐、壺等立器接口痕跡不明顯,盤子多有塌底現(xiàn)象,碗、盤類等足較直而且較高。
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上手摸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成化民窯器雖比不上同時期的官窯瓷精細規(guī)矩,民窯瓷胎體單薄,質(zhì)地潔白細膩,瓷化程度好,胎體較明初民窯明顯減薄。釉面光潤肥厚。罐等琢器講究修胎,接口不明顯,多砂底,釉底較少。碗的足跟細圓,足徑變小,足跟有一圈淡淡的枇杷黃窯紅,多釉底。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窯瓷有的繼續(xù)使用蘇麻離青料,筆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筆觸,其青花發(fā)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jié)晶斑,與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數(shù)淺淡色調(diào)同時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樂平縣產(chǎn)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
色料淘煉精細,含雜質(zhì)較少,發(fā)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wěn)定、平靜,頗有水黑畫風格,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但往往因釉質(zhì)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霧障若隱若現(xiàn)的現(xiàn)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diào)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成化青花線條纖細,多用雙勾線條勾勒圖案,然后在圖案內(nèi)進行渲染,雙勾線用濃筆,渲染用淡筆,因而其燒成作品呈色大多淺淡雅致。
成化民窯青花瓷采用平等青料,青花顏色同樣淺淡發(fā)灰。用分水方法渲染,輪廓線大多較粗,渲染之分濃淡兩色,多為勾勒點染和單線平涂兩種方法混合使用。
成化青花器形規(guī)整,莊重圓潤,玲瓏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來雄健豪放的風格。
胎體厚重的大件器物較少,多輕巧圓潤的小件,故歷來有成化無大器的說法。
成化青花瓷紋飾纖細活潑,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只用平涂,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繪人物衣著,只繪單色外衣,無內(nèi)衣作襯托,故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成化民窯青花瓷的風格是輕靈典雅,紋飾多數(shù)較明初繁復,紋飾常見香草龍、獅子、麒麟、海獸、荷塘鴛鴦、蓮池、秋葵山茶、三秋、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嬰戲、高士、結(jié)帶寶杵等,有的紋飾畫得柔和,有的畫得潦草,無論哪種都透出瀟灑活潑,從隨意之中見其清麗。有時代特征的紋飾有纏枝靈芝、蕃蓮、牡丹或纏枝捧八寶紋等。
葡萄一類藤本植物,藤畫成彈簧狀;湖石畫成螺旋狀,石旁畫對稱的花草或三果樹。白描蓮池紋以鱗次櫛比的水波為地,上繪白蓮水藻,水藻似黃豆芽細長,荷花對稱并蒂蓮。牡丹葉呈鋸齒狀,外廓留一圈白邊,葉脈清晰,葉子畫成雞爪狀,花果帶藤須。圈足一般不用裝飾,僅畫兩條藍色弦紋。口沿常見的邊飾有龜背紋、梵文,梵文過去單一作輔助紋飾,成化時組成立體圖案,影響到弘治朝。
成化款似有專人書寫,比較規(guī)范,字體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外圍為雙線方欄,這種款書寫在杯底最多,少數(shù)盤、碗、洗也有這種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產(chǎn)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雙行雙圈楷書款,在盤、碗、瓶、罐底部為多,有少部分書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橫款,大多在黃地青花盤外口和高足杯內(nèi)使用。還有一種特殊的罐,上寫天字款,無圈框,俗稱天字罐。
民窯青花有書大明成化年造款,六字兩行,字體草率而不規(guī)范,字外有粗細不一的青花雙圈。民窯青花自成化朝起屢見大明年造四字兩行雙圈或雙線方框款。
除此之外,還有甲辰(1484年)年造干支款和銀錠、方勝一類圖記款。由于成化瓷有極高的聲譽,明清兩代有大量仿品,其中以嘉靖、萬歷朝的最為逼真。嘉靖朝仿品有成化雙圈六字楷書款的嬰戲紋杯、盤。在成化器物中沒有書成化年制四字款的,更無四字黑地綠。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quán)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zhuǎn)載本部發(fā)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