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精品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av无码喷奶水糖心al-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相關欄目
新聞資訊 >>
合作媒體 >>
展會知識 >>
當前位置:首頁 >

更周到的解碼耳放一體機?深度體驗拓品的DX7Pro+


原標題:更周到的解碼耳放一體機?深度體驗拓品的DX7 Pro+

記得之前我在評測A90 D時曾調侃拓品說他們在聲音調教上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到了DX7 Pro+身上這句話同樣適用,它的聲音層面依舊是拓品現目前主打的穩路子,是一種純凈度、框架完整度、兩端平衡性都保持極高水準的聲音調教,其實我相信很多拓品的老粉也正是認定了其中的這些特質。而且圈內其實有不少用戶希望通過一臺靠譜的前端能穩定發揮出自己手頭耳機的硬性優勢,而不是軟層修飾,就好比一道菜它可以不要復雜精致的擺盤,但必須得好吃,還得管飽。So,拓品近年來的產品歷程也同樣給到我一副實實在在的形象,最近還開始學會了打扮自己。

更周到的解碼耳放一體機?深度體驗拓品的DX7Pro+(圖1)

更周到的解碼耳放一體機?深度體驗拓品的DX7Pro+(圖2)

開篇之前我想看看DX7 Pro+上的+到底加在了哪些層面?首先是在外觀設計上基本沒什么槽點了,相比老機型會顯得更圓潤,也多了點層次。旋鈕的設計、屏幕的形狀和前面板的三個接口擺放看起來都蠻和諧的,且在使用邏輯上我并沒有發現什么不便之處,但上手之前還是有一點操作上的學習成本(看說明書),絕大多數操作通過前面板的按動式旋鈕即可,當然使用遙控器更直接明了,像什么耳放增益、聲音模式、濾波器選項、屏幕亮度等我建議還是直接通過遙控器操作。

其次在失真、底噪控制、輸出功率等各種內在指標上,DX7 Pro+相比老DX7 Pro基本都是翻倍的升級,雖然曾經DX7 Pro在自家產品線當中的口碑特別好,但經過飛速的升級換代,DX7 Pro+目前在各方面都很具有沖新的說服力。

作為一臺解碼耳放一體機,在接駁功能上DX7 Pro+基本上是全乎了。如果你想單獨再接個耳放,那么你可以通過XLR平衡或RCA單端去接駁,除了桌面用戶最常用的USB輸入以外,還支持同軸、光纖、藍牙、AES輸入,哦對了還有一個IIS信號輸入,用于接駁那些HDMI接口輸出IIS信號的數字界面。其次拓品在高端機型上常配的聯動開關機方案自然也不能落下,可以主動觸發和其他機器一塊開關機操作,也可被動。

前面板的耳機接口共計三個,分別為四芯卡農、4.4平衡口和6.3單端口,如果相比自家體積小點的DX5,旗艦級的DX7 Pro+備受矚目的點自然也包括了4.4平衡口,所以從接口的配置和各類型的接駁來看它也更周到更全能。

藍牙傳輸上也做了升級,更新成QCC5125的芯片,支持主流的各種APTX進階的協議和LDAC等。

解碼芯片塞的是一顆旗艦級的ES9038pro,想必這顆芯片在眾多旗艦級的播放器或者臺機上經常露面,值得注意的是DX7 Pro+為了更進一步壓榨這顆芯片的性能,下功夫自己研發了I/V轉換電路,失真和噪聲將會更低,耳放部分同時自研的NFCA模塊,失真和底噪控制同樣優異。所以種種調教和硬件基礎的原因讓你在拓品的大部分機器上都能聽得出一種背景黑的特點。

其實每次講到拓品的聲音,繞來繞去基本離不開那幾個核心的內容,像音色中性、背景黑、結像凝實、線條足等等基本都屬于拓品歷來的常規操作,雖然我只聽過他家所有機器的一小半還不到,但聽過的基本都差不多帶有以上一些特點,這其實對用戶選品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反正要的就是這些基礎過硬的優勢,翻車是不可能翻車的了,對于那些不想在音色搭配上過多折騰的用戶來說,這牌子的機型你根據需求看著選就完事了,而針對這次的DX7 Pro+我在標題也強調了,這是一臺誕生之初就考慮非常周到的解碼耳放一體機,現在+的加入又增加了它的全能屬性。

DX7 Pro+的聲音是一種非常好搭配的聲音,加上高低兩檔的增益和平衡口的靈活選用,在搭配塞子或者大耳時基本就不用擔心出現什么惡聲了,當然個人的見解而言,在近期的使用時間里我會習慣性的拿它去驅動一些流行向的塞子或大耳,比如水銀或者緋樂的Century,尤其是水銀這條塞子,對控制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在DX7 Pro+的驅動下它的瞬態響應速度和分離度基本是質的提升,整體會沖淡一點點濃郁感而把結像的形體感拉高一些,故而聽人聲的密度和器樂的線條會更精致,算是實打實的提升了。

但針對這種動鐵塞我建議還是不要打開高增益,雖然機器本身的控制力不錯,但在4.4平衡口下推塞子再打開高增益,可能會出現一點硬感,當然這僅限制在靈敏度高的動鐵上,而且盡管如此,我楞是沒聽出什么雜質,除非你音源上的錄音有缺陷,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能享受到純凈的聲底。其次我對比了DX7 Pro+單端口和平衡口的主要區別,實際聽感而言,我認為最大的區別還是在聲場的表現上,4.4平衡口的聲場要稍微大半圈,分離度也更高,而在音色并無本質區分。

緋樂的這個Century大耳在DX7 Pro+的驅動下也同樣是一套契合的搭配,Century本身是一種穩健的流行向調音,在基礎素質上過關,在瞬態和分離度表現較好的情況下還添加了一些流行特質。那么提升的點還是蠻大的,首先在下潛深度上和低頻的打擊力度上更沉更凝聚,似乎是削弱了一點點的動態張力而換來了更具肌肉感的低頻,整體風格上改變其實大差不差,喜歡氛圍向調音的用戶不必擔心DX7 Pro+會削弱耳機本身的氛圍感,相反喜歡鮮活冷聲向的用戶也不用懷疑會不會把耳機本身變得刺激,因為DX7 Pro+它本身聲底就是個純凈水般的調教,講究個原汁原味,但純凈水之間的口感還不大一樣,不恰當的比喻一下,這口感吧有點像是怡寶,純中還帶點醇。所以它對整體細節的把控是張弛有度的,基本就是建立在不偏激的調教上把正?;A的水準再拉一拉。

可能是想讓整體的形象更活潑一點,這臺機器便設置了一個頗有意思的玩法,就是在內部預設了原始模式音色、電子管音色和晶體管音色這三種模式,但我在實際體驗之后發現之間的差異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基本屬于那種我懶的去折騰的設置,挑了個半夜安靜的時間又挑幾首熟悉的歌曲反復AB后,發現電子管音色模式基本就是人聲的結像降低一丟丟的凸顯度,口型稍微潤一丟丟,混響稍多一丟丟,晶體管音色呢就是高頻稍凸顯一點了,其他變化基本沒有。我倒是覺得拓品既然想增加一點玩法,那么在這兩種預設調教上完全可以大膽一些,太謹慎了的話完全激發不起興趣啊。

DX7 Pro+下的Advar仿佛是開了掛般的存在,這條塞子我真心感覺不需要什么大推力,抱著嘗試性的想法上了臺試試,完事之后它充分解釋了什么叫充分推開的感覺,原本的人聲結像是口型不大的,個別歌曲的人聲順滑度還不大夠,為了讓人聲更潤我還換上了Nyx的單晶銅版線。那在DX7 Pro+的驅動下它的整部分人聲的結像更凸顯了,能量感更多,關于厚度和密度倒還是原來那樣,但光是這小小的一點改善就讓整體的一致性高出太多,這下動圈變得更動圈了。其次還包括了低頻的動態,我其實也比較納悶DX7 Pro+它本身就不是一個在動態上有明顯加持的路子,但在接駁Advar時仍然把它的下盤動態起伏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且此時我插的還是4.4平衡口,那種規模感和氣勢簡直太充足,不曾想到DX7 Pro+還有如此靈活的一面,簡直驚喜。

DX7 Pro+下的GYFU呈現的是一種略微抓耳的狀態,足夠中正但在中上盤更偏于解析向,可能由于GYFU的極高頻略顯明亮,此時結像輪廓稍微再一強調就會顯得不咋耐聽了,缺乏柔美感,如果從音色角度上來說,這套搭配并不是很完美,因為DX7 Pro+的高頻控制力和高頻層次相對來說是發揮的較為敏感的,所以我并不推薦拿它來驅動一些本身極高頻處理痕跡較為明顯的耳機,光有極致的光澤感過癮是過癮,也容易讓人直呼這真tm的HIFI,但此時的潤感跟不上光澤感就會顯得素了。但,這個針對性比較強,我也只是在光亮的瓷磚上掃灰塵,只要你不拿那種線條極細、亮度賊高,同時下盤還很空的偏科塞去聽,那么DX7 Pro+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基本不會改變什么音色走向,而且會以一種相當自然的處理方式把你的解析、瞬態、分離度、密度等等關鍵點上做出升級。

整體而言DX7 Pro+是一臺對應面很廣、包容性很強的機器,豐富的使用場景和使用需求基本都包含在內了,之前我評測DX5的時候評價它屬于小巧的打包方案,那DX7 Pro+就算是一臺更全能、更全面的打包方案,4K出頭的這個價格嘛,真不算貴...,但它能把各項體驗和指標做的較為突出,聲音的路子還相當安定,性價比高不高已經很明顯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