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最大舊貨市場,董家溪跳蚤市場有什么寶貝?
上期文章中,為筷子小手的朋友們推薦了南山清水溪,一個非常適合周末親自出行的地方。
這期為朋友們推薦華新街的 董家溪 。位置很好找,就在華新街地鐵站,出站之后走幾百米就能到,這里有一個非常大的跳蚤市場。
這就是董家溪跳蚤市場。
1.看市場周圍


「董家溪跳蚤市場」是一棟五層樓高的建筑,一樓是二手舊家電和座椅板凳,二樓基本什么都有,電器、瓷器、膠片相機、手機、舊書、手表、燈、唱片機、收音機,大雜燴。
在這棟樓的外圍,還有非常多擺地攤的,做小生意的。看下面這張圖,在街邊墻角搭起的修鞋鋪子。

重慶最近也是連日陰雨,如果樓下有位修鞋的老大爺,你會坐到他對面的板凳上,和他聊兩句嗎?


還沒有進到舊貨市場里面,先帶大家看看外面。
攤位老板暫時不在,我也沒看明白兩個酒瓶子、一對啞鈴、一個泡菜壇子、一個砂鍋能有什么聯系。筷子小手的朋友們,有能猜到老板思路的,歡迎下方留言。

這是外面賣鞋子的,看樣子不是二手的,應該是江南皮革廠的貨。
2.看一樓市場
進入一樓市場,全是舊冰柜、舊餐具、舊桌子、舊椅子。

我猜,老板應該是專門處理重慶倒閉火鍋店的舊家具的。
看這堆起來的條凳,就不禁感嘆在重慶做火鍋生意,競爭該有多么激烈。所以,如果筷子小手的朋友們下次來重慶,不知道吃哪家火鍋店的時候,參考大眾點評已經不準確了。充分的競爭,已經打垮了味道差價格還死貴的店子了。
一樓東西比較少,看完了。
3.看二樓市場
二樓是東西最多、最雜、最好玩兒了的。


這個獎狀的主人應該是一位公交車司機。
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沒吹到山城重慶。現在人人都會開車,可在那個年代做一名司機是非常牛逼的職業了。這位老同志得了兩張獎狀,一張是50萬公里安全行車,一張是57萬公里安全行車。老同志們工作兢兢業業,在平凡崗位上默默付出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張圖片是一本榮譽證書。
不知道是哪一場大火,不知道她做出怎樣的英勇行為,不知道她是否受傷。

這是一本工作筆記。
其實我們看到的還有幾本類似的工作筆記。有的字跡潦草空頁較多,有的字跡稚嫩但看得出很認真,有的字跡工整一絲不茍。它們的主人現在在哪里?

這是香煙包裝紙拼出來的,算是一幅畫吧。重慶牌香煙,可能只有老煙民才知道吧。

這是重慶發電廠的一個借閱證。
1988年發的。這個借閱證不是發給某個人的,而是集體的。我想,應該是圖書資源比較匱乏的原因吧。

這是什么機器,大家認識嗎?
我當時也琢磨了很久,按鍵都是英文的,可能還是進口的。我估計是跟計算相關的,可能類似那個時候的卡西歐科學計算器吧,只不過那個時候技術有限,塊頭就比較大。

這是什么大家知道嗎?
這才是真正的幻燈片。我們現在一般都說PPT,其實最早的時候,幻燈片就是這種一個個的小膠片,有固定編號,通過手動插拔來切換。

舊貨市場怎么能少得了這種小人書,連環畫呢!《古邸之怪》、《追捕華南虎》、《牛頭山》、《最危險的獵物》,你看過哪本?
下面這本書就厲害了!

《美軍登陸作戰百題問答》,是某警備區司令部1964年出版的內部資料,還標注了【秘密】二字。
筷子小手也不敢亂拍亂寫,把不小心泄露了國家機密就麻煩了。

下面是一份舊報紙。

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報道內容。看到香港主權回歸,就讓我想起重慶直轄;想到直轄和回歸,就讓我聯想到楊家坪的直港大道。
我們的經歷也正成為歷史。

這是80后、90后都見過的小磁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盜版,我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播放。

這種大磁帶,應該90后們就很少見到了。據老板說這是錄像帶, VHS格式。


黑膠唱片很有逼格,這種廉價的塑料唱片有人還知道嗎?
仔細一看,這是一盤《英語教學片》第13期和14期,天哪,那個時候的主角是韓梅梅和李雷嗎?


黑白電視機,收音機,手表,縫紉機,照相機,在董家溪都可以找到。
某位年輕小伙兒用大半年積蓄買來的手表,可能是送給心愛姑娘的求婚禮物,小兩口用好幾個月攢下來的工資托關系才買到的黑白電視,可能是女主人能炫耀幾年的資本,
這些曾經貴重無比的東西,承載著上一代人的故事,又重新回到貨架上,等待新的主人,續寫新的故事。

看視頻
筷子小手是一個介紹重慶小眾吃喝玩樂的神秘組織,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