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突破!江蘇首次入選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
現代快報訊(記者楊曉冬)近日,江蘇省申報的江蘇南水北調東線湖網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成功入選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國家山水工程),實現了國家山水工程零突破,獲得中央財政獎補20億元。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工程共包含濕地保護修復、水生態修復治理、國土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智慧監管5類25個成熟子項目,其中11個已經開工建設,實施周期為2022-2024年。

記者了解到,江蘇充分考慮系統性、整體性、流域性和科學性要求,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京杭大運河沿線河湖匯集區域為申報范圍,涉及揚州、淮安、宿遷、徐州4市19個縣(市、區),面積1.95萬平方公里。

工程聚焦區域內礦山開采損毀生態系統結構、農田面源污染影響河湖水質、圈圩養殖造成湖泊濕地萎縮水系不暢等突出生態問題;以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筑牢生態安全格局,保障水質安全為核心目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布局了濕地保護修復、水生態修復治理、國土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智慧監管5類25個成熟子項目,其中11個已經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60.48億元,實施周期2022-2024年,其中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5億元。
工程具體實施濕地自然恢復12.8萬畝、廢棄礦山自然恢復1.4萬畝;實施退圩還湖8.8萬畝,濕地修復6萬畝,河道整治0.14萬公里,清退嚴重影響水系連通性的圩區;修復治理廢棄礦山、采煤塌陷地共1.4萬畝;重點整治洪澤湖、邵伯湖、京杭大運河周邊的氮、磷易流失地塊3.2萬畝,有效消減面源污染入湖入河。
此外,工程還聚力創新探索,依托江蘇首創國土空間生態整治試點實踐,支持徐州在運河流域開展生態化整治,在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的同時、騰挪建設用地空間;以洪澤湖濕地為樣本,探索濕地碳匯核算技術路徑;同步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創新試驗區建設,力爭打造一批兩山理論實踐典型。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編輯 陳海靜)
(現代快報全媒體)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