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此老山下傳統的奶奶廟會,今年閏四月該怎么逛
上周剛看罷新城區保合少的娘娘廟,這周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土左旗的奶奶廟,這叫做趁熱打鐵。奶奶廟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此老村村北,說起這此老山,在土左旗當地卻是相當有名,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還要舉行盛大的奶奶廟會。今年閏四月,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此老山下傳統的奶奶廟會也應該舉辦兩次吧?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容許人員聚集,因此,聽看守寺廟的人說,第一個四月初八趕廟會的人寥寥無幾,隨著當地對疫情的徹底掌控后,就期待下一個吧。
此老山 位于此老村后面。此老,又名朝魯,蒙古語譯為石頭。清康熙年間,由于有蒙古族牧民在這一帶居住、放牧,為此老村取名朝魯,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才正式更名為此老。
奶奶廟"分階梯二進,分山門、正殿。拾臺階而上,眼前是奶奶廟正殿。剛剛看到臺階兩側有道家的無量天尊"字樣與陰陽八卦圖案,還看到了佛教中梵語阿彌陀佛",不免有些疑惑?不妨大礙,就帶著疑惑聽一個關于此老山下奶奶廟的傳說吧。
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此老山奶奶廟的傳說,很久以前,土默川上某村住著一戶王姓人家,所生一女名叫秀娟。鄰村趙財主聽說王家有個好閨女,一心想娶過來作他的偏房,于是托人去說媒。遭到王老漢的拒絕,趙財主不肯罷休。十天以后,趙財主送來貴重的彩禮,并說一個月以后前來迎娶秀娟。迎親這天,王老漢發現女兒不見了,經過尋找發現在此老山的山洞里,且已經變成個石頭人了,要注意石頭是蒙語朝魯的漢譯。此后,人們就說此老山中出了個活奶奶,為紀念這名女子,附近的村民們集資修建奶奶廟。
建廟之后,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成了此老山奶奶廟的廟會時間。這種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從未間斷。周邊的村民們一大清早都來趕廟會,各有心愿,來到這里上香許愿;據說此老村每逢農歷四月初八就連續唱三天大戲,當然戲班子也是邀請最好的,屆時各路商賈也云集此地,熱鬧非凡。既豐富了土默川人民的文化生活,也繁榮了當地商貿經濟。說了這么多,這就是奶奶廟的來歷。
順著廟宇中的水泥路向東走,不遠處看到了另一處建筑,也是一座廟宇,殿前上懸掛匾額老君殿,我的疑惑迎刃而解,原來殿里所供奉的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道家三清祖師之一,三清祖師包括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很顯然,這是道家的活動場所。
傳說當然不可信,但是在民間,也能看得出這是當地老百姓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人們每到廟會,來奶奶廟里上香,是為了給自己、家人和親友們祈福,表達一份美好的心愿。站在奶奶廟里,仰望陡峭的此老山,感覺很雄偉;雖然比不上名山大川;不過也是塞外的特色!奶奶廟靜臥在這此老山的懷抱里,保佑堅守著這一方百姓的幸福、安定的生活。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