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人廢品站老板,用3毛錢回收廢鐵,用水清洗后價值260萬
對于一些老無所依的老人來說,撿廢品是養(yǎng)活自己的唯一生計。
在沈陽的一個小鎮(zhèn)上,拾荒老人們最喜歡光顧的一家廢品站,就是下崗工人劉志峰所開辦的。
之所以他的廢品站最受歡迎,到底還是因為劉志峰比其他人多了一點善心。
盡管廢品回收站的生意沒有多少盈利,但是劉志峰從來沒有違背過自己的原則。
他認(rèn)為做生意就應(yīng)該講究誠信,在進(jìn)行廢品買賣時從來沒有缺斤少兩。
對前來賣廢品的老人,不論廢品數(shù)量多少,他都照單全收。
這樣一來,辛苦撿了一天廢品的老人,通過賣廢品就得到了一天的飯錢。
劉志峰正是了解到老人們的情況,才會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來救濟他們。
俗話說,好人有好報。也許是劉志峰的善心打動了上天,他很快就得到了一份天大的福報。
在他某天收拾完廢品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塊很奇怪的廢鐵。
廢鐵的邊緣很整齊,仔細(xì)摸一下似乎還有花紋,他端詳了很久,還用手頭上的工具輕輕刮了一下它的表面。
沒想到這一刮,覆蓋在表面的污垢落下,這塊廢鐵就露出了一部分原本的材質(zhì)。
劉志峰這才意識到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廢鐵,趕忙把它拿到了水龍頭下沖洗。
這塊廢鐵經(jīng)過水的洗禮,逐漸展示出了全貌。
有了這塊廢鐵,劉志峰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
這塊廢鐵擁有如此大的價值,到底是一件什么東西?
下崗創(chuàng)辦廢品站,綿薄之力盡善心
或許是明白生活的不易,所以劉志峰在面對拾荒老人的時候,總是帶著一份理解和善心。
在上世紀(jì)九十年代,由于經(jīng)濟的改革和調(diào)整,社會上多出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下崗工人。
很多企業(yè)都進(jìn)行了裁員,劉志峰就是其中之一。
失去了賴以維生的工作,劉志峰也曾消極了一段時間,家庭的重?fù)?dān)壓在身上,讓劉志峰對前路感到恐懼和迷茫。
再加上他工作的地方本身就工資不高,所以在被裁員之后,他手頭上并沒有多少錢的存款。僅僅依靠這點存款,恐怕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一邊是惡劣的大環(huán)境,一邊是急需開支的家庭,劉志峰每天焦頭爛額地找工作,然而依舊一無所獲。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做出了一個無奈的決定,開一家廢品回收站。
既然找工作沒有希望,不如就自立門戶,起碼還能掙到一些錢。
在創(chuàng)業(yè)這個領(lǐng)域,回收廢品幾乎是投資最少的一個行業(yè)。劉志峰在跟家里人商量之后,拿著自己的一部分積蓄,在鎮(zhèn)上創(chuàng)辦了一個廢品回收站。
在廢品站剛建立的時候,基本上是無人問津,為了推廣這個廢品站,劉志峰決定先開展上門收廢品的業(yè)務(wù)。
他開著一輛破舊小車東奔西走,帶著大喇叭挨家挨戶地收廢品,在附近收了幾次之后,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向他賣廢品,甚至有人專門留著廢品,只等劉志峰來收。
劉志峰有些摸不著頭腦,同樣進(jìn)行廢品回收的人很多,為什么大家都愿意賣給自己。
有次,他在給廢品稱重的時候,才有人告訴他,之前有個收廢品的人,總是缺斤少兩。
廢品雖然賣不了幾個錢,但是一分一毛也不是大風(fēng)刮來的,街坊鄰居就是看中了劉志峰的誠信,這才喜歡賣廢品給他。
誠信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則,沒有誠信的生意自然沒有顧客想要光顧。
時間長了,劉志峰的廢品站在當(dāng)?shù)匾泊虺隽艘粋€好名聲,附近的人很多都自己帶廢品過來,所以劉志峰很少再到處跑腿,上門收廢品了。
廢品站的生意蒸蒸日上,盈利不多但是足夠讓一家人有了生活的保障。
除了變賣家里廢品的街坊鄰居,這個小小的回收站里,還有一群特別的人,每天傍晚的時候,廢品站里都會來幾位拾荒的老人。
他們通常都背著一個大大的麻袋,里面裝著一些路上撿的塑料瓶,硬紙板這樣的東西。
有些人欺負(fù)老人不識字,看不懂稱重,就少給老人廢品錢。
拾荒的老人們也是聽說了劉志峰這邊從來都不會缺斤少兩,這才背著麻袋來到了這里,劉志峰見到這些老人的時候,鼻頭不免有些一酸。
這些撿廢品的老人,都頂著一頭亂糟糟的白發(fā),衣服也是破舊的,有時候甚至撿上一天的廢品,都掙不來一天的飯錢。
閑聊的時候,劉志峰才得知這些老人基本上都沒有子女,至于工作,他一個壯年都找不到工作,更別提這些老人了。
他在給老人帶來的廢品稱重的時候,有時還會盡量多給一點,他并不能改變老人們的生活,但是他還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起碼能讓老人吃上飯。
一頓飯錢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可能無足輕重,但是對于孤苦無依的老人來說,能夠吃一頓飽飯就是莫大的幸福。
善意雖小,重在積累。
劉志峰在老人來賣東西的時候,都會請他們進(jìn)屋坐一坐,喝上幾杯水。
單論利益來說,廢品站的主要來源并不是這些老人,但是人都是有情感的,劉志峰眼里并不只有利益,還有愛心。
他的善良和公道一直為人稱贊,不僅如此,還有人就認(rèn)定了廢品非他不賣。
一位王姓老人就是如此,他賣給了劉志峰一塊廢鐵。
沒想到這塊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廢鐵,直接改變了劉志峰的人生軌跡。
回收到奇怪的廢鐵,水洗后成為寶物
劉志峰所經(jīng)營的這家廢品站,除了收一些普通的廢品,最主要的來源還是回收廢鐵。
在廢品站最初有些起色的時候,回收廢鐵可以說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功勞,通過回收廢鐵,劉志峰手頭上也積攢起了一點存款。
然而好景不長,即便劉志峰廢品站已經(jīng)小有名氣,但是當(dāng)時的鋼鐵價格急轉(zhuǎn)而下。
由于鋼鐵產(chǎn)能持續(xù)過剩,為了維持市場平衡,減少冶煉鋼鐵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縮減鋼鐵產(chǎn)能的政策。
政策支出之后,鋼鐵的行情一直在暴跌,倘若廢品站再以廢鐵收入為主要來源,利潤將會非常微薄。
因為大部分廢品站都以金屬為主,鋼鐵的價格暴跌導(dǎo)致不少廢品站倒閉。
雖然劉志峰的廢品站存活了下來,但也因為鋼鐵價格的變動奄奄一息。
他開始盡可能地避免回收廢鐵,轉(zhuǎn)變思路,改成了以回收其他廢品為主,但是這些政策拾荒老人們都不懂,一撿到廢鐵還是急忙拿到劉志峰這里來賣錢。
就在這天,廢品站的熟面孔,那位王姓老人,拖著一袋子廢鐵來到劉志峰這里。
盡管劉志峰不再想回收廢鐵,但是看到氣喘吁吁的老人,他最終還是把拒絕的話咽了回去。
他接過老人手中的麻袋,拎到了秤上,這一袋廢鐵不少,里面好像有不少東西,他嘆了口氣,準(zhǔn)備收了這袋廢鐵。
一旁的老人似乎也很高興,他并不知道鋼鐵的行情不好,只知道這些東西很沉,也許會賣個好價錢。
劉志峰清點好之后,從兜里掏出了零錢,還是按了以前的價格給老人結(jié)算。
因為老人經(jīng)常來這里賣廢品,所以一來二去兩人也熟了起來。
這位王姓老人無兒無女,唯一的收入就是撿廢品,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老人從來沒有懈怠過。
他靠著自己的雙手吃飯,劉志峰從來沒有聽過他抱怨什么。
老人的精神讓他很敬佩,有時候兩人還會喝茶嘮會嗑,所以在老人帶來廢鐵的時候,劉志峰沒忍心壓低價格。
直到老人走的時候,劉志峰才告訴他現(xiàn)在鋼鐵的價格下降了,以后很少收廢鐵了。
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老人眼神暗了暗,有些失望地背著麻袋走了。
劉志峰回到屋里,對著這些廢品挑挑揀揀,他手里拿著這堆廢品里最值錢的東西,一塊價值3毛錢的廢鐵。
看著這塊廢鐵,他想起了現(xiàn)在的行情,想到了失望的老人,不由得嘆了口氣。
他用手摩挲著,想要清理一下廢鐵外面厚厚的污垢。
結(jié)果清著清著,他發(fā)現(xiàn)這塊廢鐵模樣十分方正,類似一個正方體。
他用右手掂了掂,這塊廢鐵不像普通的鐵,很有質(zhì)感。
劉志峰把這塊廢鐵放在桌子上,拿起手頭的工具刮了一下,接下來的發(fā)現(xiàn)讓劉志峰倒吸了一口涼氣,刮開外面的臟東西之后,廢鐵露出了一道金色。
一開始他以為是光線的問題,拿出室外又看了看,確實像黃金一樣的顏色。
他連忙拿到水龍頭下來,使勁沖洗著外面的污垢,在水的清潔下,這塊廢鐵逐漸露出了原本的面目。
這顯然是一塊黃金,上面還雕刻著一些花紋,只看形狀的話,有些像電視劇上的玉璽。
劉志峰心里隱隱有了一個猜測,這塊方方正正的廢鐵,很有可能是一件古董。
以前看新聞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收廢品收到古董的,難不成自己也收到好東西?
再多的猜測都是無濟于事,他托人找了一個有門路的朋友,專門找了懂古董的人幫忙看了看。
誰知那東西剛送到懂的人手里,劉志峰就被告知這是個好東西。
盡管那人并不能斷定這是什么,但是這塊廢鐵的材料卻是實打?qū)嵉狞S金。
不考慮它的古董價值,只按金價賣少說也有幾萬塊。
但是劉志峰并沒有想要把金子賣掉,他總是覺得這個東西也許有更大的價值,因此他專門找到了可以鑒定的內(nèi)行人,來揭開這塊廢鐵的真實面目。
不得不說,劉志峰的這個決定相當(dāng)正確。
參與鑒定的專家在經(jīng)過仔細(xì)地觀察后,基本推斷出了這塊廢鐵,就是古代大遼時期的將軍印。
倘若放在古董界,按照文物價值計算,這塊將軍印甚至可以賣出天價。
將軍印賣出天價,十萬元救濟老人
劉志峰拿回將軍印后,仍然對此感到不可置信,隨隨便便收的廢品,竟然變成了寶貝。
他還再三打了電話詢問專家,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這個將軍印的確非常有價值。
他將將軍印謹(jǐn)慎地鎖在柜子里,思考著到底要不要把他賣出去。
原本劉志峰考慮把這個將軍印當(dāng)作傳家寶,但是不知道以后還會不會像現(xiàn)在一樣值錢。
到底是留著還是賣出去呢?一時間劉志峰陷入了糾結(jié)之中。
雖然手中有了寶物,但是他還是照常干著廢品站的工作。
時間一長,劉志峰心里也逐漸有了答案,他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家里的生活條件還是沒有太大的改善。
再者自己留著這個將軍印,除了進(jìn)行收藏并沒有其他的用途,更何況自己也沒有當(dāng)收藏家的資本。
經(jīng)過一番權(quán)衡,劉志峰最后決定還是把這塊將軍印賣出去,這個消息一放出去,立馬吸引了很多收藏家前來拜訪。
自從決定賣出去后,劉志峰這個廢品站附近的路上,總是停著不少豪車。
這些收藏家們生怕自己比別人落后一步,每天都有人上門詢問。
結(jié)果問的人太多,劉志峰也有些猶豫起來,他并不了解行情,不知道賣多少價格更合適。
在跟懂行的朋友商量之后,他決定為將軍印開辦一場小型的拍賣會。
公平競爭,價高者得。
這個簡陋的拍賣會開始后,氣氛就一下進(jìn)入了緊張的狀態(tài),競拍價格從幾十萬一路上漲到百萬,劉志峰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經(jīng)過最后幾個買家的競爭后,將軍印最后以260萬的價格被一位收藏家納入囊中。
這260萬別說是改善生活,改頭換面都綽綽有余。
3毛錢買來的一塊廢鐵,竟然蘊藏著如此大的價值,簡直就像買彩票一樣。
在一家人沉浸在喜悅中的時候,劉志峰突然想到了賣給他這塊廢鐵的王姓老人。
即便是掉餡餅,這也是老人給他的。
劉志峰沒有辦法做到無視老人,決定拿出一部分錢來分給老人,幫助改善他的生活。
但是這位王姓老人并不是附近的人,劉志峰打聽了很久都沒有得到老人的消息。
既然沒有找到,也許就這么算了?
劉志峰并不是這樣的人,在他心里,無論如何都要找到老人。
最后通過多方面的打聽,劉志峰終于打聽到了老人的住址。
等他趕到的時候,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老人現(xiàn)在居住的房子十分破舊,遮風(fēng)擋雨可能都是問題。
他拿著用報紙包好的10萬塊錢,三步并兩步走進(jìn)了屋里,此時的老人還在吃飯,手上只有一個饅頭。
劉志峰坐在老人跟前,向他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最后把錢放在了破舊的桌子上。
他告訴老人,這10萬塊錢他可以用來改善一下生活,但是老人在看到這些錢后,并沒有露出什么高興的表情。
他告訴劉志峰,他覺得劉志峰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塊古董,并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好人有好報。
也許是劉志峰的善良打動了上天,這才給他帶來了這份福報,況且老人已經(jīng)是高齡,這么多錢也花不完。
老人一個勁地拒絕起來,但是劉志峰堅持把這10萬元塞進(jìn)了老人的口袋,在他的百般勸說下,老人才終于同意收了這些錢。
劉志峰所做的不止這些,他還專門分出了一部分錢用來幫助其他拾荒老人。
不論是貧窮還是富有,劉志峰的善心從來都沒有變過。
這塊廢鐵帶來的金錢,由于劉志峰的善良,幫助了很多拾荒老人。
他憑借自己的誠信贏得了廢品站的口碑,如今在發(fā)跡之后更是不忘生活困苦的拾荒老人,他的精神值得人們永遠(yuǎn)學(xué)習(xí)。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