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性質的公司到底能不能做?
現在醫藥行業很熱鬧,兩票制和醫藥代表的重新定位,讓很多人陷入了迷茫和無助,于是,CSO似乎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喧囂之中,筆者就CSO到底能不能做,做個小討論。
據統計,到2017年5月份,大約有5萬多家CSO性質的科技公司和咨詢公司注冊。
但注冊后,迎面而來的是兩種論調:
1. CSO是藥企營銷轉型的唯一機會,必須要做。
喊叫這種論調的大部分是培訓公司。
這些培訓公司借助行業政策高壓把CSO培訓做的風聲水起,現在這5萬多家CSO性質的公司估計和這些培訓公司不無關系。
認為CSO的藥企營銷轉型的機會者認為:兩票制讓現有的商業公司無路可走;反醫藥商業賄賂讓現有的制藥企業營銷難以為繼,所以,必須轉型做CSO。
同時,又信誓旦旦的提出:只要你參加了6888元的培訓,我們就告訴你CSO怎么做的合規。
2. CSO是陷阱,是危機,堅決不能做
喊這種論調的,有行業內的獨思人士,有財稅人士,有政策人士。
他們認為,現在的CSO都是陷阱,是財稅陷阱,做了就為幾年后的牢獄之災埋下了伏筆。
更有太原市的文件予以佐證:藥品、醫用耗材生產企業或可視為生產企業的經營單位,不得委托科技公司、咨詢公司等非藥品生產企業在我市推廣銷售藥品,不得向這類企業支付費用、變相洗錢和增加藥品銷售環節。
太原文件后,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評擊CSO。
而很多已經注冊了CSO企業的人,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一些以前打著CSO旗幟的機構發現CSO這個詞不好用之后,開始重新構詞:CSP。
于是,宣傳資料都變成了CSP。
筆者觀點:
筆者史立臣其實從開始就是反對那些以洗錢為目的的CSO。
因為一些人和機構的誤導,或者不是誤導,而是有意引導,很多人注冊了CSO就是為了解決高開高返的財稅問題,或者解決醫生商業賄賂問題。
這個出發點其實就是錯的,出發點錯誤了,注冊的CSO性質的公司就是陷阱。就是你再去講怎樣合規,怎樣合理避稅,都是錯的,因為當初注冊CSO性質的公司本身目的就不純,不過是為了洗錢,為了偷稅漏稅,為了還能繼續商業賄賂。
那么CSO性質的公司到底能不能做?
其實筆者一直在觀察國家的政策動向,看國家對這類公司的態度,也側面的和相關部門和領導溝通。
現在看來,國內或者相關部門根本就沒有什么意圖去打壓CSO性質的公司,即便是太原文件,也重心在禁止銷售,你沒有GSP資質,銷售肯定不合法。
國家和相關部門更看中你是不是合規經營:
是不是有偷漏稅行為,是不是有商業賄賂嫌疑或現象,是不是有洗錢問題,是不是財稅證據鏈存在缺陷等等,國家和相關部門關注的是上面一些內容。
至于你是CSO性質的科技公司還是咨詢公司,只要合法合規經營,照章納稅,根本就不是政府部門關注的,否則也不會允許注冊。
真正的CSO性質的公司是什么樣?
筆者認為,真正的CSO性質的公司是專業化,也就是你能做市場、學術、策劃等專業工作,比如進行學術外包,進行醫生群體和患者群體教育,進行法律法規許可的合規經營活動。
真正CSO性質的公司不是偷偷摸摸做銷售,是大大方方做專業。
真正CSO性質的公司定位是在市場學術層面,不是銷售層面。
但是,構建真正的市場學術體系非常艱難,時間久、費用高、專業性強,更難的是品牌知名度。
真正CSO性質的公司需要真正能為醫藥行業內的企業提供整體或者模塊解決方案:比如產品策劃方案、營銷方案、產品戰略、市場學術方案、管理提升方案等等。
這些方案可以有效的幫助醫藥行業內的企業:制藥企業、醫藥商業企業、器械企業等提供有效的經營支持,而本身并不參與到物流、票據等方面的實際銷售行為中去。
這也是很多CSO性質的公司注冊為科技公司或者咨詢公司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些5萬多已經注冊了的CSO性質的公司,有多少能為醫藥企業提供上述方案?
能提供上述方案的可不是簡單的接受一兩次培訓就能解決的,這需要一個體系,一個專業的積累,說白了就是要有能力結構。
全國能真正為醫藥企業提供上述解決方案的企業都沒有十家,這些還是靠長期的業務能力、業務項目、管理架構等積累才能達到真正提供解決方案的程度。
很多人問筆者,麥斯康萊是不是CSO性質的公司?
筆者可以明確的說:
鼎臣咨詢是CSO性質的公司,因為鼎臣咨詢本身就是咨詢公司,業內也比較知名,可以為藥企提供解決方案。
但麥斯康萊不是CSO性質的公司。
麥斯康萊是個平臺公司,其主要目的是協同業內的專業人士,共同搭建全國范圍的市場學術專業體系,這樣可以能更好的為醫藥行業內的企業提供專業服務,也能整合醫藥行業內的專業人士一同為藥企提供專業服務,更能為專業人士提供發展平臺。
所以,很多人都看不懂麥斯康萊,因為麥斯康萊不是單一公司,而是由不同省份的分公司一同構建的覆蓋全國的體系性平臺公司,任何愿意為醫藥企業提供合規的專業服務的專業人士都可以加入麥斯康萊,但必須做國家允許的專業工作。
筆者在2016年出版的《醫藥企業轉型升級戰略》中明確提出了疾病導向的產品群模式,很多人根本沒讀懂,于是,筆者的專業團隊就協同幾家藥企,共同構建了9個產品的中醫透骨五聯療法,9個產品,四個獨家,有產品,有技術,有專業,這樣從患者疾病角度去競爭就可以比較容易的獲得醫生和患者認可。
我們不做銷售,我們就做市場學術專業工作,我們賺沒風險的利益。
尤其是,9個產品,大部分產品都是價格較低的。把小品種通過專業市場學術能力經過幾年做成大品種,才是真正能為藥企提供專業市場學術服務。
所以說,現在那些CSO性質的公司還是靜下心來從為藥企提供專業服務層面入手,才是真正的CSO性質的公司,而做專業,是需要長期積累、需要靜下心觀察藥企的真正需求、需要構建體系化市場學術能力,尤其不能有投機心理。
這些,才是真正CSO性質的公司。
本文作者:史立臣,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公眾號maxcolla)創始人。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