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刻畫,壯美無比!青島打造世界一流地鐵
原標題:大地刻畫,壯美無比!青島打造世界一流地鐵
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
在地鐵建設中,機械施工比例越來越高。
遼陽路頂管法施工現場。
通號部融合班組的員工們進行應用服務器常態化演練。
趙宗
青島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是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近年來隨著經濟飛速發展,青島作為山東省經濟中心,其戰略角色和交通樞紐地位愈加突出。青島首條地鐵線路于2015年正式運營,是山東省第一個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
今年是青島地鐵全面啟動三期規劃線路建設、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地鐵的開局之年。目前,青島市軌道交通三期規劃7條線在獲批一年內全部開工,創造了青島速度,在建線路達到11條、219公里,是歷史上在建線路數量最多的年份。
11條在建線路六維推進世界一流地鐵建設
今年年初,青島地鐵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地鐵,打造一流城市投資建設運營商的雙一流目標。在5月份發布的《建設世界一流地鐵目標體系》(建設篇)中,確定了1+6的目標體系,以創新為引領,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綠色、智慧、和諧的地鐵工程,從而吹響了建設世界一流地鐵的號角。
安全、優質、高效:讓地鐵跑得又好又快
安全是地鐵工程的生命線,在青島地鐵《建設世界一流地鐵目標體系》(建設篇)6個具體目標中排在首位,是硬要求、鐵任務。地鐵建設的安全,既包括建設施工過程的安全,也包括地鐵本身的安全。高風險作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是減少施工過程人員數量和保障工程安全的不二之法。從地鐵3號線幾乎為0的機械法施工發展到青島地鐵4號線,機械法施工已經達到了全線的62%。4號線土建過程中,共投入5臺盾構機和6臺TBM大型掘進設備,借助這些大型掘進機械,地鐵4號線在全國范圍內首次超小凈距下穿運營中的3號線,在與橋樁水平垂直距離均不足3米的情況下,側穿杭鞍高架及福遼高架橋橋樁,全線順利穿越百余個風險源。據了解,在青島地鐵三期7條線路建設中,機械法施工將全部超過90%,部分線路超過95%,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將達到新水平。
與建設施工過程的安全相比,地鐵工程本身的安全則牽扯著百萬地鐵乘客的生命安全,保障地鐵工程本身的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在埠西站,有一段49米長的通道連接著車站到地面出入口,這個通道是青島地鐵首次在地質條件差、埋深淺的主城區車站附屬引入頂管法施工的通道。頂管法是用液壓千斤頂將管壓入土層中的機械化施工方法。與傳統的礦山法相比,頂管法具有工期短、人工少、安全系數高等諸多優點。因為通道呈矩形,液壓千斤頂磨盤呈圓形,所以在四個角有磨盤盲區,頂管法只適合在較軟地質使用。但是青島的地質特點是上軟下硬,要使用頂管法,就要解決盲區的問題。青島地鐵進行技術攻堅,對盲區進行改良,首次在上軟下硬的地質成功使用頂管法施工。使用礦山法施工,地面沉降一般在10~20毫米。這個車站的地面沉降,最大局部點是5毫米,常規控制在2毫米左右,無論是地面安全還是通道安全,都是大大提升了!4號線土建業主代表張慶華介紹說。
筑牢安全根基,青島地鐵高舉創新大旗,于在建線路中大膽嘗試、細致部署,取得了諸多突破。6號線研發的大跨暗挖地鐵車站主動支護技術在已施工工程中表現穩定,行業示范作用顯著,六座車站監測結果表明,錨桿預緊力穩定在10噸以上,格柵鋼筋應力、噴混凝土應變監測值顯示結構受力很小且穩定,拱頂沉降一般3~5毫米,是以往類似條件車站的1/2,隧道安全穩定進一步提高。這些創新舉措將在三期線路建設中得到借鑒、改進,推動青島地鐵建設安全水平更進一步。
站在牢固的安全根基之上,青島地鐵在追求工程品質、提高建設效率上下功夫,為建設世界一流地鐵打造鐵腰。走過十多年的建設之路,青島地鐵在追求百年地鐵精品工程的道路上取得了一連串亮眼的成績。青島地鐵3號線獲詹天佑獎,青島地鐵2號線一期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最近,8號線工程北段也完成了國家優質工程獎現場復查。成績的獲得代表過去,在建線路的技術加成代表趨勢。地鐵滲漏是長期以來困擾行業的難題,但在剛剛過去的汛期,4號線頂住了考驗。4號線首次應用地下連續墻,開挖后基本無滲漏水,大幅降低富水砂層深基坑施工風險,刷新了質量通病防治的新紀錄。
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青島地鐵建設全面提速,各項計劃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建設的高效。土建過后,地鐵車站的站后施工多達十余個專業,各種管線埋布,各專業要無縫進場,總免不了打架。這個地方讓你的管占了,我要施工但前面工序沒有做,一個車站里十余個專業‘活趕活’,‘打架’是常態,直到我們用‘BIM’來排兵布陣!在4號線埠西車站消防室,中國鐵建十四局電氣化公司總工紀海濤指著排布整齊的管線和設備,介紹起BIM的神奇之處。BIM就是我們的超強大腦,它在進場前對車站內空間進行掃描,為各專業管線設備做排布,也為各專業排布好進場時間,相當于在系統里模擬了施工過程,得到一個最優的方案。有了BIM,各專業‘打架’的情況連之前的1/10都不到,也極大減少了‘返工’,各專業緊湊進場,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綠色、智慧、和諧:讓地鐵跑得又省又穩
一直以來,青島地鐵將貫徹落實國家戰略作為企業責任,走在前,開新局。
青島地鐵通過技術創新、利用綠色能源等多種途徑,積極踐行雙碳戰略。8月,青島地鐵在國內軌道城市中率先發布《綠色城軌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2025年,成為全國綠色交通先行者;2028年,躋身國內綠色城軌第一梯隊;2050年,全面完成綠色轉型,提前高水平達成近零排放的綠色城軌的目標。為了目標的達成,青島地鐵劃定了9條行動路徑,實施64項重點任務,貫穿于建設、運營、開發等多個領域。建設過程中,清水混凝土技術、裝配式技術等,助力實現綠色建造。著眼資源重復利用,青島地鐵對建設過程中產生的盾構渣土進行一體化、全流程處置,6號線實現了盾構渣土100%資源化利用,一期工程產生的約80萬立方米盾構渣土變廢為寶,每噸可以生產約200公斤砂、300公斤石子、100公斤水、400公斤泥土(可制成270塊免燒泥制磚)。與傳統渣土處置方式相比,可減少碳排放約26%,同時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青島地鐵致力于打造智慧建造、智慧運行、智能運維的智慧地鐵。通過編制智慧城軌藍圖、構建標準體系,建設數據底座;BIM+實現智慧建造,打造行業標桿;構建基于TACS的車地一體化智慧運行系統。
國家示范工程——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項目是青島地鐵牽頭中國中車、上海富欣、中興高達三家企業在自主創新領域的關鍵性技術突破。TACS以地鐵列車為核心,基于車—車通信,列車之間可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信息交互,從而直接獲知前行列車的位置、速度和線路狀態,自主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自主運行,具有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更易實現互聯互通等特點。TACS列車改造升級簡單、建設周期短、運營成本低,可減少20%設備量、30%維護工作量。TACS的正式應用,將實現從傳統的自動運行到智能的自主運行的技術跨越,為我國各地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提供示范和樣板。目前,6號線一期TACS項目已完成招標,一系列技術難題被攻破,正式進入工程應用階段,將是國內第一條列車自主運行線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TACS技術的推廣和示范應用,將極大提升中國智造在世界軌道交通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建設世界一流地鐵的發展目標,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攻堅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青島地鐵以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決心,推動地鐵建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讓軌道上的青島全速前進。
13項運營服務指標位列全國第一
今年以來,青島地鐵日均客運量達到了近百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達到了123.64萬人次。與此同時,青島地鐵各類運營指標穩步提升,列車正點率、列車運行圖兌現率等13項同行業指標均位列行業第一,3項第二,乘客滿意度連續五年處于非常滿意水平。優異的運營指標也是青島地鐵將目標放眼世界一流地鐵的底氣。
班組是青島地鐵從事運營生產和管理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元,在創造了13項指標全國第一的背后,離不開每一個班組的良性運轉。青島地鐵運營公司在班組建設中推行班組小立法、二次分配,鼓勵一線班組在公司規章制度下根據專業特點、實際情況,通過民主協商原則自行制定管理規則,開展自我管理立法,并根據班組運作需要即時調整;自主開展薪酬績效二次分配,讓績效獎金向關鍵崗位、一線崗位傾斜,改變過去干多干少一個樣,實現干的多拿的多、干的好獎的高的目標,在運營一線廣泛形成比、學、趕、超的干事創業氛圍,有力推動了安全生產運營服務質量提升。
小立法+二次分配:把員工的工作熱情喚醒了
一個優秀的班組,不是沒有問題的班組,而是能依靠制度解決問題的班組。
通過正向激勵,提升班組成員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將員工日常量化評分納入評優評先的體系,進而拓展員工晉升通道,讓有才能有態度的人站上更高的管理崗位。
井岡山路站是青島地鐵的A類車站(換乘站且客流量大),也是1號線和13號線的換乘站,紅色井岡山班組是青島地鐵首批樣板班組,全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服務明星、山東省三八紅旗手、青島市勞動模范劉暢擔任班組長。這個車站以黨建紅引領地鐵藍為服務導向,先后捧回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青島市婦聯巾幗文明崗、青島地鐵黨建示范車站等多項榮譽。但是,很多人可能難以想像,就是這樣一支優秀的隊伍,也曾有達不成的指標。
2018年年底,青島地鐵13號線開通,隨著乘車市民越來越多,票務稽查的指標也開始困擾著車站。票務稽查是按照政策法規,對乘客乘車過程中逃票、違規使用優惠票卡等行為作出的監督、查處行為,通常處理這類行為,乘客的配合度會較差。罰款和員工無關,引發投訴就會牽扯員工精力,所以大家有時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稽查指標完不成,甚至連指標的一半都達不到。井岡山站區長劉暢回憶道,這無疑也縱容了一些違規行為,影響了正常的票務秩序和票務收益。
2020年底,青島地鐵開始加大力度推動班組建設,小立法二次分配分別從制度和收益上為班組全面民主自治管理提供了保證。班組要提升,個人要受益,老大難問題就不能懸而不決;問題要解決,員工要出力,就不能干與不干一個樣。小立法從安全、行車、服務、票務等多個模塊規定了管理分值。經過大家討論,票務稽查完成情況與個人二次分配有了一個合理的掛鉤標準。小立法在全體班組成員中通過,實施的第一個月,票務稽查的指標就順利達成,第二個月就完成了指標的150%,有的員工單這一項就加分40分!當指標與班組的榮譽感、個人的收入產生直接掛鉤,那誰都不會置身事外。劉暢說。
小立法和二次分配給積極主動的員工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臺。在井岡山班組,干得好的站務員通過二次分配,也能很好地實現彎道超車。二次分配的清單從側面佐證每個人的工作表現,對年底的評優評先,甚至是晉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讓優秀的班組成員名利雙收。二次分配公示,讓干得好的人充滿動力,但對一直排在末尾的人來說,也是一種打臉。有的人選擇知恥而后勇,但也有人選擇擺爛。在這種分配制度下,如何管顧好后進人員,是無可回避的課題。井岡山班組通過采取包保幫扶的形式,多次排在末位的同事由副站區長包保,改善不了就提級至站區長進行包保。
1+N包保:把困難生帶成老師傅
一個優秀的班組,不是每個人都出類拔萃的班組,而是每個員工都做主人翁的班組。
2019年踏上工作崗位的小魏,一工作就趕上選調值班員,但做事中規中矩的她,兩次選調考試都沒有結果。中規中矩是當時很多站務人員的工作狀態——工作出錯有規章制度考核,但工作積極主動、敢于創新卻未必能產生效益,中規中矩無疑是一種保險的狀態。
2020年底,青北站區開始著手班組建設,小魏進入了協作班組,成為了幾位副班組長的幫扶對象。業務不行就多帶教,態度不行就多鼓勵。本著這樣的原則,幫扶的副班組長一邊幫她找考試中存在的問題,一邊鼓勵她在工作中要更積極主動一些。和優秀的值班站長一起工作,小魏也開竅了。
慢慢地大家發現,小魏從原來有乘客找她解決問題,變成了看到有需要的乘客就積極上前提供幫助;從原來很少參加各種比武,到主動報名去嘗試接受挑戰。前不久的第三次考試,小魏順利通過,從一名站務員變成了一名合格的值班員,不僅趕上了同期入職同事的節奏,還從一個被幫扶對象,變成了幫帶年輕站務員的老師傅。
小魏一個人身上的變化,也反映了班組建設開展以來整個彩虹車站青島北站的向好趨勢。青島北站是三線換乘車站,日均客流量10萬余人次,是接駁國鐵的交通門戶。2020年底,站區開展班組建設,目前120多名員工分成協作、責任、無限、奮斗4個細胞體班組。細胞體班組致力于讓運營工作的每個細胞更好更快地運轉,從而達成整個運營功能的優質、高效。班組每月從行車安全、客運服務、票務、培訓、基礎建設幾個維度評分,評分直接決定二次分配。
班組之間的良性競爭一方面給員工帶來了榮譽感,一方面也讓分配更趨公平。青北站區站區長朱傳明說,班組建設讓員工臉上有光、手里有錢。拿6月26日深夜的乘客安置工作來說,當天班組所有員工都是主動放棄了休息,參與到戰斗中。后來,協作班組得到了運營公司嘉獎,很多人得到了加分,這些加分都體現在了當月的二次分配中。班組運轉一年多,有的員工一個月二次分配就能拿到1000多元,出現了值班站長和副站區長開錢一樣多的情況,大家是實實在在得到了鼓勵。朱傳明說。班組建設在內部形成了趕學比超的良好氛圍,也讓站區的運營服務不斷提升。
融合提速:讓員工個個都成為多面手
一個優秀的班組不是達到極限的班組,而是無極限的班組。
青島地鐵在班組建設上以創新為引領,創新在此不僅指技術工藝的創新,也有管理機制上的創新。通過管理機制的創新,深挖班組成員潛力,達到運營工作提質增效的目標。
工作落實,知識溯源。這是運營2中心通號部信號ATS檢修工柳玉浩企業微信上的工作簽名。對于他來說,工作落實是從業以來的常態,知識溯源則是過去幾個月以來的一種新的工作狀態。
今年4月,運營二中心通號部成立了通號專業融合班組,負責11號線的通號工作。10名通信專業和10名信號專業中的14人進入融合班組,其余人員奔赴新線。原本20個人的活,現在14個人來干,能不能干得了?這個融合班組給出的答案是:不僅干得了,還能干得好!
他們減員增效的路徑是一專多能!通信和信號兩個專業共通性強,專業接口多,實現專業互通的可能性大。經過四個多月、300多個課時的崗前培訓和平日工作里一對一結對學習,通過實地教學、情景模擬等學習方式,融合班組的成員完成了崗位資格認證考試,全部14人實現一崗雙證,既管得了通信這攤子,也拿得起信號那攤子。如果列車的PIS報站出了問題,放在以前,信號接到報警,去通知通信,然后各自找問題,明確了問題在哪兒,再做處理。現在我們都是‘一崗雙證’,如果出現同樣的問題,我們都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直接溯源問題環節,然后直接去處理,省去了溝通的環節,極大提高了效率。柳玉浩這樣解釋班組的工作效率。一專多能延長了班組人員的知識鏈條,補齊了他們在兩個專業上的溯源能力,這也是柳玉浩在工作簽名里寫了知識溯源的原因。
班組融合之后人員減少了,員工技能提升了,但活到底干得怎么樣?班組融合后,由原來的兩個專業20個人管轄11號線3個設備房,變成現在14個人管轄6個設備房,夜班檢修作業次數提高了一倍,接口故障分析及處理用時也比之前有了較大提升。融合班組代班組長洪玥堅持用數據說話。
除了班組成員專業覆蓋面的提升,效率的提高和成員工作量提升也有很大關系。以前我只看通信的檢查,現在我們是兩三個人一組,通信和信號的我們都要做。通信檢修工王家輝說,班組融合后,個人的工作范圍和工作量確實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但是每個人也都從中受益,這不僅限于個人能力的提升,還有實實在在的獎勵。洪玥透露,每月通過二次分配,有的員工能多發五六百元的獎金。下一步,班組還將有成員支持新線運營,11號線通號最終目標是由目前的14人減至10人,較之前的20人,減少一半。與此同時,班組成員們也暗下決心,要將班組的層級提上去。我們現在完成了班組初建,通過了樣板班組建設1.0的驗收,我們的目標是明年讓班組建設2.0通過驗收,打造管理型、創新型班組,在每月的班組排名中爭先。到時候,大家二次分配數額就更大,每個人得到的報酬也將提升。洪玥說。班組好壞直接影響個人收入,這樣的激勵機制讓原本兩個專業的同事們形成了于內公平競爭,在外共同提升的良好氣氛。
響應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青島地鐵自2020年底開始的班組建設及班組長成長與關愛工程,經過近兩年的積累,班組建設的成效在運營指標、員工面貌、企業執行力等方面得到了體現,取得了一連串亮眼的成績。據悉,目前青島地鐵運營公司建成公司級樣板班組48個,其余班組均通過達標建設驗收。青島地鐵錨定建設世界一流地鐵的目標,正在將運營班組建設經驗向施工單位和委托外派單位推廣。
青山看不厭,我們期待著青島地鐵建設的壯美畫卷更加恢宏……
(本版圖片由青島地鐵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