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
本文轉自:平涼日報
本報靈臺訊 (記者朱強 賈芳)近日,靈臺縣邵寨鎮黎家河村的玉米地里,機聲隆隆,2臺大型玉米聯合收割機在地里來回穿梭,看著一粒粒金燦燦的玉米粒兒從收割機的出糧口裝入運輸卡車上時,種糧大戶孫文中臉上露出了笑容。以前收玉米就是手掰,幾十個人要收半個多月才能收完。現在收割機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玉米摘穗、剝皮、秸稈粉碎,連取芯都不用。我家的200多畝玉米幾天就收完了。孫文中感慨地說。據了解,近年來,靈臺縣農業機械化穩步推進,不僅解放了全縣農民的手腳,改變了他們的觀念,還讓一批批新型農民逐漸成長起來,在廣袤的田野上,不斷開辟鄉村振興新天地。走進靈臺縣威動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一車車從地里運回的玉米,被倒入烘干設備的入糧口,伴著機械的轟鳴聲,玉米粒被集中烘干。廠區另一端的倉庫中,幾條長長的運輸皮帶一直延伸到裝包機和運輸卡車上方,一粒粒玉米粒通過皮帶運輸完成裝包、裝車。這個玉米烘干機節能高效,天陰下雨都不影響,每天可以烘干玉米1500噸左右。靈臺縣威動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朱小峰介紹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機械化,機械化的大量運用,已成為現代農業生產、加工的主角。近年來,靈臺縣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推進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實施,狠抓農機安全監管及隱患排查,加快農機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不斷培育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全縣農機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和突破。據統計,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20.5萬千瓦,擁有拖拉機3556臺,收獲機456臺,配套機具8560臺(件),全縣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3.24%,比上年增長3.53個百分點。玉米小麥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果菜、油料等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取得較大進展,中藥材、設施農業、畜牧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機裝備向質量、環保、效益型轉變,結構更趨優化。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