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冷戰(zhàn)之初波蘭防空力量,全套蘇聯(lián)裝備,從高射機槍到防空導彈
原標題:冷戰(zhàn)之初波蘭防空力量,全套蘇聯(lián)裝備,從高射機槍到防空導彈
自行高炮
戰(zhàn)后初期,波蘭軍隊的防空系統(tǒng)在結(jié)構(gòu)上與蘇聯(lián)軍隊的防空系統(tǒng)相同,配備了蘇聯(lián)制造的裝備和武器。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波蘭防空部隊裝備了ДШК型12.7毫米高射機槍和61-К型37毫米高射炮。為了在中高空與敵軍轟炸機作戰(zhàn),還裝備85毫米高射炮。
1950年代后半期隨著航空技術(shù)和軍事防空系統(tǒng)的改進,蘇聯(lián)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制造的新型高射機槍和高射炮開始大量裝備采用。未來,波蘭防空部隊在與蘇聯(lián)合作的框架內(nèi)接收了雷達、通信設(shè)備、自行高射炮裝置和防空導彈系統(tǒng)。除了蘇聯(lián)向華約國家提供的設(shè)備和武器外,波蘭還進行了蘇聯(lián)武器的許可生產(chǎn),并嘗試制造自己的產(chǎn)品。
除了現(xiàn)有的ДШК型12.7毫米高射機槍外,波蘭還配備了捷克斯洛伐克生產(chǎn)的現(xiàn)代化ДШКМ機槍,其名稱為Vz.38 / 46。用可左右供彈的滑塊型進彈機代替彈鼓,使用散裝型子彈帶,新型進彈機的大部分部件都采用沖壓模式制成。槍管固定方式也進行了改變,采用新型防跳彈機械構(gòu)造,裝配新型炮口制退器,從而提高了大部分部件的壽命,增強了機槍結(jié)構(gòu)的可靠性,使機槍可以在雙聯(lián)和四聯(lián)裝置中使用。
ГАЗ-69車上安裝12.7毫米高射機槍
在1950年代中期,波蘭武裝部隊收到了少量捷克斯洛伐克生產(chǎn)的Vz.53型4聯(lián)裝12.7毫米高射機槍。
博物館中Vz.53型4聯(lián)裝12.7毫米高射機槍
Vz.53 具有可拆卸的輪驅(qū)動,戰(zhàn)斗全重558 公斤,4管射速240發(fā)/分鐘,對空中目標的有效射擊距離約為1500米。就射程和射高而言,Vz.53 不如蘇聯(lián)ЗПУ-4型四聯(lián)裝14.5 毫米高射機槍。但 Vz.53 更加緊湊,運輸重量大約減輕了三倍。她可以由一輛 ГАЗ-69 汽車拖著,也可以放在卡車的后面。
ЗПУ-2型雙聯(lián)14.5毫米高射機槍(波蘭名稱 - 14.5 mm przeciwlotniczy karabin maszynowy PKM-2)由蘇聯(lián)提供,直到70年代中期Стрела-2М單兵防空導彈出現(xiàn),它和12.7毫米高射機槍是營級防空的主要手段。
ЗПУ-2型14.5毫米高射機槍
ЗПУ-2型14.5毫米高射機槍重約1噸,可由輕型越野車牽引。機槍射速1200發(fā)/分,戰(zhàn)斗射速300發(fā)/分,最大射程2公里。
ЗПУ-2型14.5毫米高射機槍采用14.5x114毫米機槍彈。子彈重60-64克,子彈初速 975 -1005米/秒。重達64克的Б-32穿甲燃燒彈對具有裝甲保護的空中目標有最佳效果,它在300米距離與法線成 20° 的角度可以穿甲20毫米并引燃裝甲后面的航空燃料。此外,還配有БСТ型14.5毫米穿甲燃燒彈、МДЗ型瞬時燃燒彈和ЗП燃燒彈。
在波蘭武裝部隊中,ЗПУ-2型14.5毫米高射機槍被廣泛使用。為了掩護運輸縱隊,它們被放置在卡車上。
在裝甲兵和摩托化步兵部隊中,采用БТР-152А裝甲車車載該型機槍,位于行軍縱隊中間。
БТР-152А裝甲車車載ЗПУ-2型14.5毫米高射機槍
БТР-152А裝甲車的裝甲可以防御步槍口徑子彈,該車全重9.6 噸,最大公路時速65公里,乘員6人。
1950年代,波蘭企業(yè)獲得了蘇制高射炮許可生產(chǎn)。1939年式КС-12型85毫米高射炮命名在85 mm armata przeciwlotnicza wz.1939,1939年式61-K型37毫米高射炮命名37 mm armata przeciwlotnicza wz.1939 。
1939年式85毫米高射炮
1944年式КС-12型85毫米高射炮戰(zhàn)斗全重(不含護盾)4.3噸,彈重9.2公斤,炮彈初速800米/秒,射高1萬米,射速20發(fā)/分。牽引最大公路時速50 公里,乘員9人。
波蘭的高射炮產(chǎn)量很大。從1950年到1956年,生產(chǎn)了大約900門85毫米高射炮。隨著防空導彈的裝備,1965 年轉(zhuǎn)為儲備,1981年退役。
與此同時,1951-1956年波蘭還生產(chǎn)了600門37毫米高射炮,同時蘇聯(lián)還交付了60門。截至1957年1月1日,波蘭軍隊裝備647門37毫米和1008門85毫米高射炮。
61-K 型37毫米高射炮
蘇聯(lián)的1939年式61-K型37毫米高射炮在許多方面都是博福斯Bofors L60型40毫米高射炮的復制品。該炮無防盾戰(zhàn)斗全重2.1噸,彈重0.73公斤,初速880米/秒,射程4公里,實際射速120-140發(fā)/分,最大公路時速60公里,乘員7人。
1960年代初期,37毫米高射炮開始轉(zhuǎn)入預備役。不過在1967年阿以沖突后,波蘭陸軍司令部修改了對小口徑高炮在為部隊和重要設(shè)施提供防空方面作用的看法。
隨著航空突襲逐步趨向低空,為了掩護部隊集結(jié)地、橋梁、機場和其他重要目標,波蘭軍隊裝備的37毫米高射炮數(shù)量甚至增加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華約和北約之間的對抗結(jié)束。1981年波蘭軍隊現(xiàn)役和在倉庫中有800多門37毫米高射炮,在陸軍部隊就有400多門。所有該型高射炮在1990年代中期退役。
1957年,波蘭人民軍收到了第一批蘇制С-60型57毫米高射炮,共有24門。1958年到1964 年,根據(jù)許可證,該型高射炮在塔爾諾市的一家工廠生產(chǎn),波蘭型號armata przeciwlotnicza S-60。
С-60型57毫米高射炮
С-60型57毫米高射炮戰(zhàn)斗全重4.8 噸,射速80-90 發(fā)/分鐘,射程5公里,射高4公里,可對付空中目標速度300米/秒,乘員8人。
ЭСП-57同步放大傳動裝置專為8門С-60型57毫米火炮的方位角和仰角自動制導而設(shè)計。通常,一個高射炮連有六門高射炮。射擊時,使用了ПУАЗО-6-60指揮儀和СОН-9炮制雷達。
С-60型57毫米高射炮彈藥有兩種主要類型的彈藥:碎片彈和穿甲彈。ОР-281(ОР-281У) 碎片彈重2.81公斤的碎片射彈配備自毀裝置,在射程6.5-7公里離開炮管15-16秒后自毀。
57毫米高射炮同樣具有良好的反裝甲能力。БР-281(БР-281У) 穿甲彈重2.85 公斤,炮彈初速1000米/秒,在1公里距離以60度角可以穿甲80毫米。
1958年底,波蘭坦克師的高射炮團開始接收ЗСУ-57-2自行火炮。根據(jù)波蘭的數(shù)據(jù),總共接收了48輛。
華沙軍事博物館中的ЗСУ-57-2自行高炮
ЗСУ-57-2自行高炮底盤為T-54 坦克,武器包括一個雙 С-68 火炮支架,使用С-60型57毫米高射炮。雙聯(lián)火炮射速達到480 發(fā)/分,但實際射速不超過180發(fā)/分。
它戰(zhàn)斗全重28噸,乘員6人,裝甲厚8-13毫米,但炮塔沒有裝甲防護。最大公路時速50公里。
波蘭ЗСУ-57-2自行高炮
盡管裝備雙聯(lián)自行高炮機動性比牽引式火炮有所提高,但1個自行高炮連(4輛)的效能明顯低于С-60高射炮兵連(6門)。
由于缺乏雷達自動火控系統(tǒng),射擊準確性受到了負面影響。在向空中目標射擊時,自行高炮乘員通過目視確定射程和飛行速度。雙聯(lián)С-68 將武器瞄準目標的角速度較低。為了增加擊中空中目標可能性,通過將帶有雷達保險絲的炮彈引入彈藥負載,但這從未發(fā)生過。
牽引式57毫米高炮和57毫米自行高炮摩托化師和坦克師的高炮團,用于保護重要目標。С-60型則均勻分布在地面部隊、海防部隊和防空部隊中。
波蘭軍隊演習中的57毫米高射炮
ЗСУ-57-2 自行火炮一直使用到 1970 年代中期,后來被ЗСУ-23-4 ?Шилка?取代。 牽引式 57 毫米火炮的使用壽命更長,一直到1990 年代后期。
除了提供57毫米高射炮,蘇聯(lián)還提供了КС-19М2型100毫米高射炮炮。不過不像前者裝備在地面部隊、海軍岸防部隊和防空部隊,100毫米高射炮只有防空部隊裝備。在防空導彈系統(tǒng)出現(xiàn)之前,100毫米高射炮是對抗高空空中目標的唯一手段。
КС-19型100毫米高射炮
КС-19型100毫米高射炮提供了對空中目標的炮擊,射高15000米。處于戰(zhàn)斗位置的綜合體的所有元素都通過導電相互連接。指揮儀由ГСП-100液壓動力站 驅(qū)動引導火炮進入作戰(zhàn)狀態(tài),當然也可以手動引導。
КС-19型高射炮,以下動作實現(xiàn)了機械化:設(shè)定引信,發(fā)送彈藥筒,關(guān)閉炮閂,射擊,打開炮閂并取出彈殼。火炮射速15發(fā)/分,炮重9.46噸,炮手7人,公路牽引時速35公里。這些火炮一直服役到1970年代后半期,之后它們被儲存到1980 年代末。此外,海岸炮兵部隊也有幾十門該型火炮。
演習中的100毫米高射炮部隊
截至1961年1月1日,波蘭軍隊擁有 224門КС-19型100毫米、340門1939年式85毫米、316 門С-60型57毫米和58門37毫米高射炮。
整個波蘭武裝部隊共有15個高射炮團,其中8個被合并為兩個位于大型城市和工業(yè)區(qū)附近的高射炮師(每師4個團),負責保衛(wèi)華沙和上西里西亞工業(yè)區(qū)。其余7個團分別在什切青、弗羅茨瓦夫、波茲南、比得哥什、克拉科夫茲吉爾茨和格丁尼亞和尼斯科(掩護維斯瓦河渡口)。
波蘭第一個雷達連1949年在Бемово貝莫沃機場成立,裝備蘇聯(lián)根據(jù)租借協(xié)議提供的AN / TPS-3、SCR-527和SCR-584雷達。
SCR-584 雷達
美國的雷達具有良好的特性,完全符合其用途,但由于資源開發(fā)和備件缺乏,三年后退役并轉(zhuǎn)移到訓練單位。
1952年,波蘭無線電工程部隊開始掌握蘇聯(lián)П-3А雷達。
雷達П-3А
П-3雷達1945 年投入使用,旨在取代РУС-2。 П-3 的許多設(shè)計方案都借鑒了英國的 Bady Maggi 雷達。戰(zhàn)后,移動雷達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造,并從1948 年開始生產(chǎn),代號為 П-3A。車站元素被放置在兩輛 Studebaker US6 車輛的底盤上。在簡單的干擾環(huán)境下,高空飛行目標的探測范圍達到120 公里,最大探測高度10公里。
自 1956 年以來,П-20固定雷達一直用于控制波蘭的領(lǐng)空。這個厘米波雷達有能力探測距離190公里的大型空中目標。
П-20固定雷達
П-20雷達的進一步發(fā)展是П-30,1955年開始生產(chǎn)。П-30移動式雙坐標全方位觀察站,脈沖功率1兆瓦,確保在 8-12公里的高度探測 170-180公里距離的飛機。1959年波蘭軍隊開始裝備該型雷達,1980年代初退役。
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高射炮團的空中目標,ЗиС-151汽車底盤上有П-8和 П-10移動雷達。
П-8雷達
П-8 米波雷達可以探測到在8000米高空飛行的目標,最遠距離可達160公里。П-10是П-8雷達的進一步發(fā)展選擇,探測范圍為180公里。
П-10雷達
為了引導每個КС-19和С-60高射炮兵連,除了光學指揮儀外,還配套1部СОН-4 或СОН-9火控雷達
華沙波蘭軍隊博物館的СОН-4火控雷達
火控雷達СОН-4和СОН-9不僅可以為高射炮的自動制導提供信息,還可以獨立搜索40-60公里距離的空中目標。
СОН-9火控雷達
1952年華沙理工學院研制出Nysa-A移動雷達。它的設(shè)計在很大程度上重復了德國的Freya雷達,但主要是建立在美國元素的基礎(chǔ)上。雷達發(fā)射機工作頻率600 MHz,脈沖功率為200千瓦。 天線旋轉(zhuǎn)速度每分鐘5轉(zhuǎn),雷達主要元件放置在ЗиС-150汽車底盤上。
Nysa-A 移動雷達
第一臺波蘭雷達的測試于1953年初完成。雷達對于在5000米高度飛行的米格-15戰(zhàn)斗機探測距離為150公里。雷達遠非完美,但它被波蘭空軍用于監(jiān)測空域。 到1954年共制造了5臺Nysa-A 移動雷達,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后半期。
1957年,安裝在輪式拖車上的Nysa-B移動雷達開始在波蘭無線電工程部隊服役。
Nysa-В
該型雷達的脈沖功率1000 瓦,探測距離120公里。
1957年,位于華沙的Rawar企業(yè)開始生產(chǎn)Nysa-C備用雷達。雷達為分米波,可以探測距離超過 200公里的空中目標。
Nysa-C
Nysa-C雷達實際上是固定的。為了重新部署,需要幾輛卡車和拖拉機。通常,Nysa-C 和Nysa-B雷達一起部署,形成一個三坐標雷達綜合體。
1954年,波蘭領(lǐng)空由4個永久性雷達哨所控制,部署20多部雷達。1956年,雷達數(shù)量達到65部。1963年初雷達部隊有44個雷達連94部雷達。
到1950年代中期,由于噴氣式戰(zhàn)斗機速度和高度的提高,中、大口徑高炮不再是有效的防空手段。1架攜帶核武器突破防空的轟炸機可能對防御方造成嚴重破壞,這一事實使問題更加嚴重。在研制具有超音速飛行速度并配備機載雷達、自動制導導彈的噴氣式全天候截擊機同時,蘇聯(lián)開始著手研制防空導彈系統(tǒng)。
1957年在蘇聯(lián)防空部隊服役的第一個移動防空系統(tǒng)是СА-75 Двина。為了摧毀空中目標,使用了В-750 (1Д)無線電指令制導防空導彈。導彈發(fā)動機使用煤油,氧化劑是四氧化二氮。導彈從一個具有可變發(fā)射角度的傾斜發(fā)射器和一個用于轉(zhuǎn)動角度和方位角的電力驅(qū)動器發(fā)射的,該發(fā)射器使用可拆卸的固體推進劑第一級。該制導站在10厘米范圍內(nèi)運行,能夠跟蹤一個目標并控制最多三枚導彈。防空導彈營總共有6部導彈發(fā)射架,它們距離制導站最遠75米。由于防空系統(tǒng)使用自己的雷達手段來探測空中目標:П-12 雷達和ПРВ-10測高雷達,防空導彈部門能夠自主進行作戰(zhàn)行動。
早在 1959 年下半年,就開始挑選波蘭軍官在蘇聯(lián)接受訓練。СА-75М導彈的首次發(fā)射于1960年10月11日在蘇聯(lián)Ашулук阿蘇魯克試驗場進行。 1960 年底在波蘭成立了4個СА-75М 導彈營和1個技術(shù)營。
位于科沙林的波蘭防空部隊博物館С-60型57毫米高射炮旁的發(fā)射架上В-750防空導彈
波蘭共接收17個СА-75М Двина防空導彈營和 5個技術(shù)營的裝備,有859枚В-750防空導彈。1962年又組建了4個防空導彈營和1個技術(shù)營。
ПР-11А防空導彈拖車
1960年代,隨著防空武器逐步向防空導彈系統(tǒng)過渡,高射炮裝備數(shù)量逐步減少。
防空導彈
1963年下半年,就購買С-75М Волхов沃爾霍夫防空系統(tǒng)達成協(xié)議。1964年初,第一批С-75М從蘇聯(lián)運抵波蘭。1964年至1973年間,波蘭接收了1362枚В-755導彈,共組建了24個防空導彈營和7個技術(shù)營。
С-75М ?Волхов?沃爾霍夫防空導彈
與之前的СА-75М防空系統(tǒng)相比,С-75М打擊空中目標的最大射程從34公里增加到43公里,導彈制導精度提高,命中概率和抗噪聲能力提高。
冷戰(zhàn)期間,北約國家的偵察機經(jīng)常從波羅的海侵犯空中邊界。最活躍的是西德Breguet Br.1150 Atlantic大西洋巡邏機飛入沃林島附近的波蘭領(lǐng)空。
1968年12月,為了壓制偵察飛行,一個С-75М 營被秘密轉(zhuǎn)移到沃林島。與此同時,營長接到命令,如有必要,在沒有向上級初步報告的情況下可以對目標進行射擊。但是,它并沒有用于戰(zhàn)斗射擊。北約飛機的無線電技術(shù)偵察手段記錄了СНР-75火控雷達的運行,并且停止了對該地區(qū)空中邊界的侵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