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了!75元回收衣服翻8倍出售,二手電商平臺有多暴力?
原標題:驚了!75元回收衣服翻8倍出售,二手電商平臺有多暴力?
這段時間,很多人都被一條多抓魚75元回收衣服翻8倍出售的新聞刷屏,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多抓魚是個賣二手書平臺,但這次的事情一看,就知道是二手平臺因衣服回收吃差價太過分而引發眾怒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多抓魚此番遇到了什么變故。
多抓魚低買高賣惹眾怒
近日,上海一名網友在多抓魚平臺上準備賣掉三套衣物,包括她2018年購買的一條價值1500元左右的裙子。經過多抓魚平臺的鑒定,這條裙子的價格被審核為75元,而其他兩條同樣價格的裙子則是個位數。但考慮后,還是決定出售該裙子。
而在收到多抓魚支付75元后,該網友發現,多抓魚平臺以629元的價錢出售該條裙子,該網友將此番言論發布網絡后引發眾議。
而對于這一點,多抓魚平臺的客服表示,在回收服裝的過程中,要支付倉儲物流、清潔消毒、審核、鑒定等費用,還要面對商品無法出售的風險,所以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額,用以彌補以上費用。
顯然,網友對此說法并不買賬,并且網友還發現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多抓魚平臺其他的商品種類,有網友稱自己的原版書籍被平臺以1折價格回收。自己的書原價90元買的,多抓魚9元回收后竟然以70元的高價賣出去。
這些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對稱性是潛在的風險,導致了消費者的情緒爆發。二手電商的出現,本身就是為了解決供求失衡,讓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交易更快。而利用差價賺取情報錢顯然與此相違背,也與消費者在購買舊貨時尋求經濟上的平衡相矛盾。
而此番多抓魚的操作讓人大跌眼鏡,也讓大家感慨靠著文藝情懷大火的多抓魚是不是也因商業變得過分貪婪?
文藝情懷變商業貪婪
說起二手交易平臺,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閑魚,不過其市場優勢是碾壓級別的。而多抓魚與閑魚的C2C模式不同,多抓魚是通過B2C的方式,將自己的產品從消費者手中回收,然后賣給其他的消費者,從而自己作為中介保障的角色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節約時間成本等作用。
從最初只做二手書業務到后來進軍了電子行業,開始賣 Kindle和無線耳機等品類,現在更是擴展到衣物產品。
作為二道販子,多抓魚平臺在將舊貨出售之前,也要對舊書進行清洗、驅蟲、消毒。對舊衣服,也要進行品牌識別,衣服類型的分類。這就是多抓魚和閑魚這種平臺相比的優勢,讓用戶可以輕松地購買到更多的二手商品。
除此之外,多抓魚還做了很多的品牌推廣,讓人感覺到一種文青的氣息,從廣告到公眾號,都是這樣。數年前,貓助還在一次公眾演說中為多抓魚做了一次推廣,聲稱不賣偽科學、反智、信息過時的書,同時還發布了平臺的紅黑榜,唐家三少、郭敬明等赫然在列。很明顯,多抓魚的用戶主體主要面對文青,更偏愛嚴肅文學。
不過,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多抓魚和二道販子名號始終是分不開的。回收和出售的差額,減去中間的費用,剩余的就是盈利。不過,75塊錢一件的衣服,被平臺以8倍的價格拍走,任誰遇到,都難免破防。
賺取高額差價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作為用戶,我們不能斷定多抓魚的低價高售究竟是為了彌補虧空、承擔風險,還是因為高收益而將使用者當作冤大頭。這也說明,任何一個企業,再怎么塑造自己的品牌,都無法違背逐利的商業邏輯。
而在頻繁出現的混亂中,消費者在做二手交易賣時,只會感到更多的不確定。若買家、賣家、平臺三者之間互不信任,只會使得二手電商的發展道路越來越狹窄。過度透支了用戶對平臺的信任。
二手電商陷入信任危機
根據電訴寶所提供的數據信息,退款問題、商品質量問題、霸王條款、惡意罰款、發貨問題、訂單問題、虛假促銷等已經成為了2022年上半年二手電商投訴的最大問題。
隨著整個電商產業的紅利逐漸消失,二手電商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然而,隨著市場上一片混亂,信用問題也成了大家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
由于二手商品有非標品性質,所以難以對其進行統一的鑒定,而消費者僅憑圖片、文字等難以對其進行評價。
但也正因為如此,二手物品的識別變得更加困難,所以,市場更需要一個平臺來構建一個標準的交易體系。如今,二手電商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在今后的發展中,完善售后服務機制,提高商品信息的透明度,將成為推動二手交易平臺走向市場的重要因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