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石市洗砂場

黃石,湖北省地級市,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東北臨長江,與黃岡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區,西靠武漢市江夏區、鄂州市梁子湖區,西南與咸寧市咸安區、通山縣為鄰,東南與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瑞昌市接壤。 黃石是新中國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設立的兩個省轄市之一,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華中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全國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也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江開放城市。 2017年6月,黃石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黃石市總面積4583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3月末,下轄4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全市常住人口268.93萬人。 2018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90億元。
黃石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境內有武九鐵路貫穿,并有大廣、滬渝、福銀、杭瑞四條高速公路交匯,還擁有國家一類水運口岸。 黃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內有以三山三湖為代表的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于一體的風景名勝



水文
黃石境內有長江自北向東流過,北起與黃石接址的鄂州市楊葉鄉艾家灣,下迄陽新縣上巢湖天馬嶺,全長76.87公里。市境內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及若干干流、支流和258個大小湖泊組成本地區水系。最大的水系為陽新境內的富水水系。富水河發源于通山,由西向東,流入長江,全長196公里,流域面積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內河段長81公里,流域面積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流域面積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流域面積570平方公里。市境內河港縱橫,湖泊、水庫星羅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條,其中5公里以上河港有146條,總河長1732公里。 [14]
土壤
黃石地區土壤可分為6個土類,13個亞類,57個土屬,229個土種,300多個變種。6個土類如下:
紅壤:發育于多種母巖母質,受亞熱帶氣候的影響形成。分布范圍主要在低山丘陵地區。典型的紅壤剖面中有明顯的紅色心土層和淋溶淀積層,脫硅富鋁化明顯,土壤孔隙度小,pH值低,呈酸性反映。土體呈黃色或紅黃色,有機質含量低,養分較缺乏,經過發行可成為高土壤。
石灰巖土:發育于各類石灰巖及其變質巖,呈條狀分布。土質粘重,有石灰反映,PH值比地帶性土壤高一級,不適應油菜、馬尾松及映山紅的生長。
紫色土:發育于紫色巖,土層深厚,但根底淺,耕作質差,難起苗。pH值6.8,呈中性反映。
潮土:潮土是泛域性土壤,成土母質系第四系全新世沖積物及沉積物。分布在長江兩岸,湖泊周圍、港溪兩旁的平原、大畈、湖汊、河階、谷地及地勢平坦的開闊地。土層深厚、疏松,結構良好,地下水位常在100厘米上下,孔隙度適中,夏季土壤回潮濕潤。
水稻土:水稻土是在人工種植水稻過程中,通過施肥、耕耘、灌溉等措施和周期性的干濕交替以及氧化還原等條件影響下,形成的一類耕作土壤。
沼澤土:濱湖區多草甸沼澤土亞類,地下水位高,有機質含量亦較高,處脫沼脫潛階段
水資源
截至2017年,黃石市有湖泊258處,主要湖泊有:磁湖、青山湖、青港湖、菌湖、游賈湖、大冶湖、保安湖、網湖、朱婆湖、寶塔湖、十里湖、北煞湖、牧羊湖、海口湖、仙島湖,總承雨面積2469.76平方公里。水庫266座,總庫容25.05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6座,小(一)型水庫51座,小(二)型水庫207座。全市水資源總量42.4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8.05億平方米。
礦產資源
黃石具有多種礦產資源,截至2015年,全市已發現的礦產有能源、金屬、非金屬、水氣4大類,計7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37種。其中金、銅、鉬、鈷、鍶、硅灰石等14種礦產儲量居湖北省首位。鐵、銅、金、煤、石灰石等是黃石的優勢礦產。
黃石主要礦產的儲量公布十分集中,截至2015年,全市小型以上的鐵、銅、金礦床共190多處。銅礦保有儲量占湖北省的91.8%,共有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9處,為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重要的供礦基地,金礦保有儲量占全省的88%。
洗沙場在縣道公路旁嚴重污染道路環境,占用河道致使本就很窄的小河,只要下一場中到大點的雨,根本就排水困難,導致上流良田被淹,下雨天泥濘不堪,天晴灰塵漫天。


為解決洗砂廠污水處理難題,我公司針對目前的狀態,經過科研攻關,終于研制出高效連續的泥漿脫水設備,


沙場制砂洗沙工藝與泥漿處理工藝完美結合,實現沙場環保與生產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