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精品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av无码喷奶水糖心al-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相關欄目
新聞資訊 >>
合作媒體 >>
展會知識 >>
當前位置:首頁 >

舊石器時代貴州很牛B


再說貴州往事之前,要先明確一個概念。現在我們所說的貴州,只有在明永樂十一年建省之后才有。在此之前,貴州指的是現在的貴陽,這個稱呼出現在宋初,還有個很好玩的故事——講到宋代的時候我們會說。之前沒有貴州一說。所以,本書中所有的貴州,指的都是現在我們所稱的貴州包含的疆域。事先聲明,書中不再贅述。

考古發現證實,早在26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貴州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遺跡。在講述貴州史前人類的故事以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舞臺是什么樣子。

中國地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狀如三級臺階:最高一級是西邊的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最低一級是靠海的東南、東北、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平原。貴州位于這兩級臺階之間第二級臺階的云貴高原上。

貴州也是西邊最高,但是中部比西邊低一點,然后從中部向東、南、北三面傾斜。形象地說,貴州就像一個高臺,東南北三面有三個斜坡通往臺上,臺子背后的北部大山有如臺子的圍欄。這是全國唯一一塊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全省山地和丘陵的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 92.5%,剩下7.5%的壩子被零零碎碎地扔在崇山峻嶺之間。

要命的是,這些群山大多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遍布、土層貧瘠。同時,群山之間奔騰著許多河流,將大山切割成很多深深的河谷。苗嶺以北屬長江流域,主要河流包括烏江、赤水河、清水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等。

從出山角度來說,這個舞臺天生不適宜,這些山水對交通來說是大障礙。但是所謂有弊必有利,這種地形以及貴州舒適的亞熱帶濕潤氣候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來說卻是天大的福音:氣候溫暖濕潤,說明不會被凍著,也不會被熱死;植被豐富,動植物資源豐富,意味著樹上有果子,林間到處是動物,河里有魚有蝦;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使得山里遍布溶洞,直接住進去就行了,不需要花錢,更不用考慮七十年的使用權問題……

于是,地球上第一批貴州人就這樣閃亮登場了。時間:距今26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這些貴州人長得什么樣?

嗯……想象一下《人猿泰山》里那個人猿。那時候的貴州人大致屬于晚期直立人到早期智人的階段,腦袋瓜子前凸后翹,長毛披肩,出去打獵的時候,一群長毛飄飄的男人在叢林中追著野獸裸奔,十二萬分的飄逸自然,煞是壯觀。他們會人工取火,居住在山洞里,使用石頭打造成的簡單工具,孩子只知道媽媽不知道爸爸……

那時人們主要經濟方式是采集和漁獵,就是到處搞東西吃,填飽肚子才是硬道理。不管怎么說,落在貴州這個天堂基本上不會餓肚子了。貴州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動物化石,包括大熊貓、野狗、劍齒象、犀?!?/p>

講到這里我總會在腦海中浮現一幅畫面:一群猥瑣的原始人大叔躲在密林深處準備晚餐,看著如此豐富的食材,他們的目光開始有些熾熱而癡呆,一串口水順著唇邊滴落……

貴州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比較多,代表性的有黔西觀音洞遺址、盤縣大洞遺址、普定穿洞遺址、安龍觀音洞遺址、水城硝灰洞遺址和興義貓貓洞遺址等。拜上天所賜,貴州舊石器時代文化 早中晚期文化序列齊全,已構成地域性的文化。

以黔西觀音洞遺址為例,這個洞的發掘者是中國最牛B的考古大咖之一,參加過周口店和山頂洞發掘者,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的發現者裴文中。他說觀音洞是我國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對于研究我國舊石器的起源和發展,研究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活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說到黔西觀音洞時也說:在我國南方,屬于更新世中期的遺址,首推貴州黔西觀音洞。并說觀音洞石器加工之細致和方法之多樣,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所以,舊石器時代的貴州是很牛B的,與同期包括黃河流域在內的中國各個地區文化相比絲毫不顯得遜色。

在人類文明發展上,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一個是一元文明發展觀,就是一個文明的發展只有一個源頭,或以一個源頭為主,通過融合其他文明發展壯大。這種文明觀習慣上先入為主地將中國歷史看成漢族的官方正史,把各地方的區域文化塞進這種正史框架里,削足適履。

另一種是多元文明發展觀,存在于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各種文明就像滿天的星斗,可能有大小和遠近,有主要和次要,但是卻不會有一個絕對的中心。這種文明觀將歷史上曾經形成的各種文明看作相互平行平等的部分,它們不是支流與主流的關系,而是同樣的河流最終流入中國大海的關系。

說這番題外話,是想說明一個事情:從二十多萬年前開始,貴州這片土地上就有了自己的文明,并在這種文明基礎上逐步獨立發展出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的演進和中華主流文明不一樣,但二者并非優劣之別,而是路徑之異。

這就像同村出來的幾個人,有的人做官,有的人經商,有的人種田,有的人打獵……方式各異,習俗不同。

這種文化到一定的時候,隨著山內外交通條件的改善,相互有了交流互動。山外強勢文化慢慢改變著區域文化,但區域文化并未消失,而是以獨特的方式改變著進入區域的強勢文化——貴州民間那些遙遠而古老的文化習俗能夠保持到今天,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時期的貴州人,主要生活在貴州中部的貴陽和安順,西北部的畢節以及黔西南等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其他地方只有在南部的北盤江流域和北部遵義有很少的零星分布,貴州東部和南部地勢較低的地方根本沒有。

原因很簡單,這些地方山高自然林密,食物豐富。山上溶洞多,便于棲身。貴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存,95%以上都在溶洞里。這些已經發現的洞穴遺址都靠著河,并且高于河面。這樣他們不僅取水方便,可以在河灘上找更容易加工成石器的石料,而且還可以不遭受突發的洪水災害。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