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水新政出臺確保2022年全市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讓全市人民喝上放心水,讓城市流動著生態活水,成都再出治水十條,重拳治水。到2022年,全市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同時,初步形成340公里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
6月18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成都市水務局、成都市環保局等負責人解讀了治水十條細則。
嚴控生產用水污染源 對違法排污行為下重招
成都市水務局局長陽昌壽介紹,在生產用水方面,將強化污染源治理。今年成都市將啟動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馬河流域3832家(戶)畜禽養殖場專項治理,限期關閉禁養區畜禽養殖場,規范整治適度養殖區畜禽養殖場,整治后的畜禽養殖場實現養殖污染零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還將對洗車場、餐飲店、農貿市場、洗砂場、攪拌站、小散亂污、農家樂等違法排污行為下重招。今年,對市域范圍內首批排查出的1760家洗車場、1416家餐飲店、458個農貿市場、216家洗砂場、217家攪拌站、5305家小散亂污企業、4055家農家樂等,進行全面梳理、建立臺賬,制定年度治理方案,啟動治理工作。相信通過三年時間的專項整治行動,這些違法排污行為將得到全面整治。
如何加快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及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建設?根據成都治水十條,今年將啟動彭州市縣城產業園、麗春產業園,蒲江縣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等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新都區工業東區污水處理廠,金堂縣工業區污水處理廠、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污水處理廠,崇州市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溫江區科技園污水處理廠、永盛污水處理廠等工業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建。全市工業聚集區建成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涉磷工業集聚區增加總磷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到2019年,將全面完成彭州市縣城產業園等工業污水處理廠新建和提標擴容工程建設。
加快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 讓全市人民喝上放心水
成都市‘第三水源’三壩水庫的工作已列入全國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建設項目,今年將啟動前期工作。 陽昌壽解讀, 成都治水十條在三大重點板塊之一的生活用水治理領域,專門有一條與李家巖水庫緊密相關。根據計劃,今年李家巖水庫工程將啟動大壩主體工程施工,明年將啟動引水隧洞工程建設,后年將基本建成李家巖水庫引水隧洞工程,2020年,基本完成李家巖水庫主體工程建設,完成李家巖水庫環保工程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為充分挖掘我市水資源利用潛力,優化調配水量,全面提高我市供水能力,規劃建設第三水源三壩水庫的工作已正式納入成都治水十條。今年將啟動前期工作,預計2020年完成項目立項審批和初步設計報告編制,2021年,完成前期工作,具備開工條件;2022年,按計劃有序推進三壩水庫建設。
此外,加強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2018年底前縣級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質預警自動站也是強化生活用水治理的重要一環。根據成都治水十條,2019年,完成彭州市龍門山鎮沙金河鳳鳴湖、溫江區壽安鎮自來水廠視頻監控及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2020年將依法拆除13個飲用水水源地水源保護區違法建設。
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
將形成340公里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
怎樣讓成都告別黑臭水體,讓碧水清流常伴市民身邊?成都治水十條列出了強力整治296段黑臭水體任務清單。
根據計劃,2017年,完成城市建成區5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完成郊區(市)縣243段黑臭水體治理方案編制,啟動工程措施建設。2018年,完成郊區(市)縣120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2019年,完成郊區(市)縣剩余123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2020年,開展已治理黑臭水體回頭看、水質監測、公眾評議調查等,查漏補缺,鞏固提升,確保治理成果。到2021年,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強化日常巡查監管,鞏固治理成果。到2022年,全市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那么,又該如何加強毗河、西江河等7條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按照治理工作安排,將對毗河(含青白江、長流河)、西江河、府河(含沙河、陡溝河、洗瓦堰、秀水河)、江安河、楊柳河(含白河)、新津南河、鹿溪河等7條重點流域實施綜合治理。通過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確保毗河、西江河等7條重點流域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而通過建立重點流域聯席會議制度,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工作,建立工作進展月報制、聯席會議制、約談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將有效地杜絕反彈現象。
同時,對于大家非常關心的如何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造海綿城市,成都治水十條也作出了具體的安排規劃。今年6月底前編制完成《成都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設計文件編制規定及審查要點》,按照海綿城市理念,建成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一期31.5公里,完成三環路綠化帶改造項目,完成錦江軸天府綠道概念規劃及實施方案并有序啟動,基本建成杉板橋、二仙橋、圣燈公園、海濱公園、鹿溪河生態區建設項目等海綿型公園綠地示范項目。到2020年,初步形成340公里環城生態區-天府綠道。到2021年,地下綜合管廊建成不少于200公里。
此外,根據成都治水十條,全市將加快完成藍線規劃,拆除河道兩岸違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到2019年,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市水務局還將會同規劃、建設等部門和相關區(市)縣,依托江安河、走馬河、東風渠、毗河等河流和路網,盡快啟動七條生態廊道的建設工作。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賴芳杰 實習生熊紫琪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