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詩在四川團聚
原標題: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詩在四川團聚
中華文明五千載,歷史在王朝的更迭中從三皇五帝延續至今。歲月悠悠,自夏朝開始,無數的人在為權利而爭斗。其中有勝者建功立業、成為王朝的開創者,也有敗者成為枯骨,被時間掩去姓名。
然而王朝并非萬載不滅,一個國家有從戰火中誕生之日,就會有從外敵手上滅亡之時。每當王朝滅亡之際,普通的百姓會有性命之憂但是還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也會日日擔心,自己會不會不明不白的死去,他們就是戰敗王朝的皇室成員。
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往日高高在上的皇室子弟不得不隱姓埋名,過著他們以前最看不上的、百姓的生活。元朝的皇室遺孤就是如此,國破以后他們不得不四散逃命。為了日后還有相見之日,他們在分別之時作詩為證,而他們的后代也是憑借著這首詩于600年后相聚四川。這群后裔在這600年間生活的如何?他們又是怎樣獲得聯系的?
威名赫赫的祖先
在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同興鎮有一個村子,村子里邊的居民大多是同宗。在其他村子居民的眼中,這個村子的人為人淳樸,和周圍的鄉親們相處的極好。但是外人怎么也不會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村子,卻有一個極不普通的先祖——鐵木真。
之所以說他不普通,是因為這位鐵木真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成吉思汗。鐵木真出生于蒙古草原上一個部落首領之家,彼時的草原上部落林立,各個部落的首領都想吞并其他的部落。鐵木真的父親正是因為卷入到這樣的爭斗中,被人下毒害死。年幼的鐵木真失去了敬愛的父親,也失去了強有力的庇護傘,從他和母親還有兄弟姐妹開始四處流亡,躲避追殺。
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鐵木真憑借著自己的努力,發展出了屬于自己的勢力。而后他開始吞并蒙古諸多部落,并且在1206年一統蒙古。消滅所有敵人以后,鐵木真在斡難河邊召開大會。此次大會正式確立了鐵木真王上的地位,并且所有人給鐵木真想了一個封號——成吉思汗。而后哲別、托雷等名將圍在鐵木真的身邊,宣誓永遠效忠于偉大的汗王。
此次會議后的不久,成吉思汗的手下就開始率領軍隊征伐外敵。首先他們滅掉了實力最弱的西夏,而后金朝也在他們的手里亡國。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攻打金朝的同時,成吉思汗的另一支部隊在進行西征,即從草原上西出新疆,然后一直向西進攻。并且蒙古帝國并沒有受到兩線作戰的影響,兩方的戰爭均以獲勝告終。
兇悍的蒙古軍隊就這樣一次次的取得勝利,經過成吉思汗和后代的努力,蒙古軍隊在四十一年里進行了三次西征。三次戰爭中,他們打敗了現在位于匈牙利、俄國、伊朗、伊拉克等地的政權,還占領了現今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政權的部分土地,最終建立起來一個橫跨亞歐帝國的、占世界總面積五分之一的龐大蒙古帝國。
帝國末路,四散逃命的后人
但是這樣繁榮昌盛的帝國并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成吉思汗的子孫也沒風光多久。蒙古帝國在三次西征以后便分裂成三個國家,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忽必烈成為其中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是為元朝開國皇帝。元朝是這四個國家里滅亡最晚的一個國家,但是也僅僅存在了九十余年就被朱元璋滅掉。
而翻閱元朝的滅亡歷史,小伙伴們就會發現其實歷史是個圓,兜兜轉轉總會有輪到自己的一天。多年以前的元朝對宋朝皇室大肆屠戮,逼得小皇帝跳崖殉國,多年以后元朝的皇室子孫的人頭也能被明朝的軍隊拿回去請賞。成吉思汗的子孫再不復先祖之勇,幾近凋零。
但是上蒼還是不忍一代偉人就此絕后,成吉思汗最終還是有一脈子孫逃出。此人名叫鐵木建,他沒有什么政治頭腦,所以一直是個小官。但是此人對世事的掌控卻是令人叫絕,元朝還沒有滅亡時他就覺得朝廷要完,索性辭官帶著一族之人隱居。
元朝破滅以后他擔心被明朝人找到,而后性命不保。故而鐵木健帶著族人遷徙,可是彼時天下到處都是追捕他們的人,為了生存他們只能選擇分家。在分家之時,為了保證所有的后代還能彼此認出來并且相聚在一起,鐵木建一族分裂成的十伙人共同寫了一首詩,這首詩一共十句,一句代表一伙人。他們約定將詩背下來,并且代代相傳,后代則是以此為憑尋親。
鐵木建的族人們從此帶著這首詩四散開來,余下的歲月里他們隱姓埋名地生活在中國的各個地方,其中人數最多的一族在四川樂山市落腳并且形成了宗族形式的村子—余家灣。其余幾伙人的生存之路雖然是幾經波折,可到底是將自己祖先血脈的秘密,還有作為印證的詩句一代代傳了下去。
所以他們在報紙上看到余家灣人發布的尋親的整首詩以后,就立即從全國的各個地方趕往四川相認。彼時的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他們這種皇帝之后再也不用擔心會因為身份被殺,所以這些后人對于尋親認祖一事并未隱瞞,世人也就知道了成吉思汗尚有一絲血脈存于人世間。
小結
余家灣眾人在成為了廣為人知的名人之后以后,并沒有以此為借口發展不義之財。他們仍舊如以前一樣守著自己的房屋與田地,或外出打工,或努力勞作。成吉思汗后人的身份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普通的稱謂,他們仍然會在特定的時節履行后輩的義務,進行祭祖活動。
但是這些后輩的祭祖沒有特別華麗的現場,供桌上只有自己人精心制作的美食,祭祖祠堂外的場地由鄉親們一起搭建而成;現場中沒有大批的記者與無死角的攝像機,只有從各地而來的尋根之人。他們的儀式只為了告訴世人,成吉思汗的后代沒有滅亡。這才是所有名人后裔該做之事,至于依靠先人功績嘩眾取寵者,只會遭受世人的鄙夷,令先祖蒙羞。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