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雙濤陪同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調研長江新區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總經辦
- 來源:后勤中心
- 發布時間:2023-12-18 14:13
- 訪問量:
【概要描述】2023年12月14日,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率隊赴長江新區調研并座談,武漢市委常委、長江新區工委書記張俊勇,市政協副主席彭浩、干小明、劉丹平、周曉琦,市政協秘書長陳躍慶,部分全國、省、市政協委員以及政協智庫專家參加調研。公司董事長范雙濤作為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委員受邀參與此次調研活動。
范雙濤陪同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調研長江新區
【概要描述】2023年12月14日,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率隊赴長江新區調研并座談,武漢市委常委、長江新區工委書記張俊勇,市政協副主席彭浩、干小明、劉丹平、周曉琦,市政協秘書長陳躍慶,部分全國、省、市政協委員以及政協智庫專家參加調研。公司董事長范雙濤作為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委員受邀參與此次調研活動。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總經辦
- 來源:后勤中心
- 發布時間:2023-12-18 14:13
- 訪問量:
2023年12月14日,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率隊赴長江新區調研并座談,武漢市委常委、長江新區工委書記張俊勇,市政協副主席彭浩、干小明、劉丹平、周曉琦,市政協秘書長陳躍慶,部分全國、省、市政協委員以及政協智庫專家參加調研。公司董事長范雙濤作為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委員受邀參與此次調研活動。
董事長范雙濤簡要地從正視形勢、特色定位、借腦借力、生態發展四個方面為長江新區發展建言獻策,引發與會領導強烈共鳴,并獲得參會人員一致好評!
附:發言內容
尊敬的楊主席、俊勇常委、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委員: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此次長江新區調研活動。今天我將就長江新區的發展談四點淺見,主要從正視形勢、特色定位、借腦借力、生態發展四個方面來陳述:
首先,我們要正視形勢。眾所周知,目前武漢最有名的開發區是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緊隨其后的是沌口經濟開發區,長江新區相較而言起步晚;且省級層面正在集中精力推動武漢新城發展,長江新區相形見絀、勢不如人;再者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說,招商引資發展長江新區有些許難度,我們必須要正視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區域,我們起步晚、亟待發展的現實。
其次,我們一定要有特色定位。若長江新區走與前兩者相同的發展之路,那只能居于其后。譬如,一提及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我們就想到光電子產業、生命科學、生物醫療等高科技,“光谷”就是其代名詞;一提及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我們就想到汽車,“車都”是其代名詞。這兩者的定位非常清晰。那我們應如何定位呢?雖然我對這些產業都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有些臨時的思考:不管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是汽車產業,所制造的產品都要進入市場流通,我們可否將貿易、物流作為長江新區的特色呢?長江新區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有集裝箱吞吐量居武漢市首位的陽邏港口岸,武漢市自身也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占盡區位之利,為我們發展貿易、做好物流服務創造了條件,我認為這是值得思考的一點。
在清晰定位的基礎上,我們應找到與其他發達區域的差異。我們說長江新區有后發優勢,從三點體現:其一是相較東湖高新區和沌口開發區,土地資源是長江新區的優勢資源,這就讓我們在招商的過程中與武漢市其他區域形成了比較優勢;其二,交通便捷。東湖高新區每天早高峰時間段從武漢市各區流入光谷和晚高峰從光谷流向其他區域的車輛多到擁堵,說明它產業發達,可聚人聚氣,但是增加了市民交通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長江新區目前與此相反,正好借助此優勢發展長江新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集聚。其三,長江新區發展與發達的開發區不應比體量,而應比增量,只有找到實實在在的優勢,才能增加發展信心,避免空喊口號。當增量比較優勢出現了,我們的信心自然足了,資本、人才就自然隨項目一同趕到,促進產業發展,推動新區發展。
其三,我們要學會借腦借力。我所談的借腦不是簡單地找專家咨詢或是找企業大佬分享,因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是專家,但對開發區建設發展并不一定是行家。只有親力親為,才有切身體會。例如,深圳前海開發區,其初期規劃區域面積是14.92平方公里,現在已發展成為120.56平方公里的開發區,正是其內生動力推動發展的成果。深圳與武漢相比而言,具有兩點比較優勢:第一,從人文環境上來講,深圳它本身是開發特區,發展的早,開發的早,其市場化程度比武漢高。第二,深圳從個人到組織,從民間到政府,都彌漫著創新氛圍。因此,我們應向國內外發達的開發區學習,學習其經驗并吸取其教訓,少走彎路。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借力發展。當前部分沿海發達區域的開發區存在發展資源集聚過剩需要外移的情況,我們就可借助武漢的房價、高校、交通等優勢想辦法引導企業到武漢長江新區投資發展,通過企業聯動,借他們的力量發展長江新區。同時利用武漢與他們的市場化差異來提升武漢人文、市場營商環境,優化武漢市民的營商意識。這樣做了,我們就真正地做到借腦借力。
其四,我們要生態發展。我所說的生態不僅僅是環境生態,更重要的是產業生態。我們到各地調研學習時,政府領導和招商領導常常會為我們介紹當地城市規劃情況,但大家對產業的系統規劃卻談得較少。在我看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產業規劃,以此明確我們產業的定位是什么?希望這些產業吸附什么樣的人才?我們的服務不應僅盯著個人,而應轉向產業,通過產業去發展組織,通過企業聚集人才,打好組合拳,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產業發展好了,圍繞產業引入有超強實力的企業,帶動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同步發展,從而實現產業生態發展,城市和諧發展,企業健康發展。同時,我們要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服務意識,構建以企業為中心的服務體系,一切圍繞企業轉,企業做好了,人才聚集能力強了,上繳稅收多了,地方經濟必然就發展。所以,搞好產業規劃尤為重要。只有生態發展,才是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我要講的是,我是來自武漢華天園林的范雙濤,我們公司是全國城市園林50強企業,是行業標準制定的參與者,業務遍布全國各地,擁有豐富的外部資源。作為政協委員,我愿意將我所擁有的資源引入長江新區,為長江新區的發展貢獻應有之力。
發言完畢,謝謝!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聯系方式:027-87611128 027-87611198
◎2022 版權所有 武漢華天園林集團有限公司 備案號:鄂ICP備11005909號-2 技術支持:新網